科考罗布泊-揭开自然与历史之谜.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考罗布泊-揭开自然与历史之谜

科考罗布泊:揭开自然与历史之谜   2010年6月17日,是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地区科学考察中不幸罹难30周年的日子。为表达对彭加木的缅怀之情,由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叶笃正院士、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罗布泊科考队队长夏训诚、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理事长高登义、著名作家叶永烈和广东省科学探险基金会总裁黎宇宇联合发起的“为彭加木塑像奠基和重走彭加木科考探险之路”活动,于2010年10月16日至11月13日在新疆罗布泊举行。此次科考活动历时29天,行程6500公里。   参加彭加木塑像奠基和科考活动的共计75人,这也是继“2008东方道迩罗布泊大型综合科学考察”之后,又一次更大规模的罗布泊科考活动。考察期间,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院士及丁仲礼院士也亲临考察现场。考察中,科学家们应用了遥感、卫星、雷达等新技术手段,实现了室内研究与野外考察的紧密结合,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认定了一系列新发现,初步揭开了自然与历史的七大谜团。      罗布泊“大耳朵”原来是个圆圈      1980年5月,到美国访问的中国沙漠代表团在华盛顿拜访著名遥感学家埃尔巴斯教授时,在他家客厅墙上发现了一张“大耳朵”影像图。埃尔巴斯教授告诉中国专家,这就是中国新疆罗布泊的卫星影像图,他将这张图送给了中国专家。随后,通过各种途径,中国专家又获得了不同年代的罗布泊的卫星影像图。在不同影像图上,罗布泊均呈现了“大耳朵”的图像,国外学者也将罗布泊称为“中国的大耳朵”。   通过多年的考察研究,中国科学家终于搞清楚了“大耳朵”的形成和组成情况。“大耳朵”实际上就是罗布泊历史时期干涸的湖盆。如果将卫星图片上的“大耳朵”套叠在同位置的地形图上,就可以发现,“大耳朵”的位置恰好是地形图上海拔高程780米的范围,量测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它像人的耳朵一样,有“耳轮”“耳孔”和“耳垂”。   但是在这次考察中,罗布泊科考队成员、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邵芸,对“大耳朵”有了新的发现。   她认为,现在人们从卫星影像图上看到的“大耳朵”,应该是罗布泊东湖被西湖覆盖掉一部分后的成像图,加上北部湖岸线的呈现,因此,罗布泊湖盆实际上要比众所周知的“大耳朵”大得多,大出近一倍。这是近年来我国微波遥感专家在罗布泊地区考察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这也表明,新型成像雷达地下目标探测的技术在干旱区研究中得到成功应用。   2010年11月1日和2日,邵芸和她的同事宫华泽博士分别在罗布泊湖心、罗布泊北部区域和湖心小岛以西7.6公里处挖孔采样,并进行光谱测量。以此证实罗布泊东湖被西湖覆盖区域的存在和罗布泊最北湖岸线的存在,以及“大耳朵”明暗色带的成因等,希望通过地下卤水层的探测,了解罗布泊古湖泊的分布、演化,以及它的环境变化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达到恢复罗布泊古环境的目的。   邵芸一行从罗布泊钾盐基地向北行驶了60多公里,地势由乎坦、盐壳呈深褐色的区域,逐渐进入地势粗糙不平、盐壳颜色趋淡的地区。挖孔采样极其艰难,盐壳坚硬无比,用锤子猛敲,勉强开挖了二三十公分,下面仍是坚硬的盐壳。邵芸说,这里就是他们一直想证实的北部外围的一条湖岸线存在的区域。   近年来,邵芸带领课题组对罗布泊地区进行了多次野外考察,采集了400多个样品,对地表进行光波测量和水分、盐分的测量分析。   根据多源雷达遥感图像,结合野外采集的样本证据和野外调查与地下雷达探测结果,专家们认为,罗布泊古东湖的干涸过程可以划分为6期,在雷达图像上表现为明暗相间的6个条带。明条带为高含盐量湖相沉积层,代表了罗布泊较强烈的萎缩,湖面快速缩小,盐分快速结晶析出;暗条带为低含盐量湖相沉积层,代表了罗布泊的相对较弱的萎缩,湖面缩小,但是过程缓慢,依然有西侧的河水、山上的融雪水,进行一定的补给,故含盐量较低,掺杂着较多的沙质沉积物。   罗布泊古西湖的西侧同样存在3个条带的高含盐量湖相沉积物,但是由于其位于入水口附近,易受河道摆动的干扰,无法确定其与古西湖东侧的高含盐量条带的对应关系。但是,根据其空间分布格局,专家们推测,西侧的3个条带高盐沉积物应当对应东侧的3个条带。由此可见,当初罗布泊的规模之巨。   雷达图像还清楚地揭示了部分西湖沉积物覆盖了东湖沉积物,说明罗布泊古西湖区是叠加在古东湖区西部之上的。雷达图像揭示了大量古河道和多期冲积扇,主要分布于西湖的北部和西部。因此,罗布泊古湖泊分布范围远远大于5350平方公里,初步测算超过1万平方公里。罗布泊古湖向西延伸湖岸线的存在,说明古湖呈圆形封闭状态,彼时的罗布泊就不是一只“耳朵”,而是一个“圆圈”了。   邵芸研究员解释,罗布泊次地表含水含盐介质,蕴含罗布泊形成、发展、消失等过程的信息。雷达遥感具有穿透干燥盐壳层的作用,所以用此手段或可确定古湖泊的最终范围到底有多大。美国卫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