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章诗词鉴赏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ppt

2012年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章诗词鉴赏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年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章诗词鉴赏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

【典例1】(2010·东营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梅花 陈 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②东君:司春之神。 1.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能力。应抓住“瘦” “先变”“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等分析梅花的特点。 【答案】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 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要根据对上题的解答,结合梅花具有的清瘦明丽、传报春信的特点,以及梅花敢为花先、傲雪凌霜的品质,还有“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思考作答。 【答案】寄寓了作者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 【典例2】(2011·德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5题。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3.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此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赏析。解答时应从动态描写的角度入手,结合描绘景物的特点来分析。 【答案】“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4.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此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解答时可从修辞、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入手分析。 【答案】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 5.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此题考查对诗人抒发的情感的把握。应重点领会第五、六句。这是反话,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而“细草”“独夜舟”“沙鸥”,点明了作者的渺小、孤寂和漂泊。 【答案】怀才不遇的苦闷,漂泊无依的感伤。   1.如何把握意象、体悟意境,下面的方法、步骤可供参考:   (1)把握意象的方法、步骤:   (2)体悟意境的方法、步骤:        描绘意境时要力求忠实于原诗句,但不是字字落实地翻译诗句,应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富有诗意的语言“绘景”“品景”。   (2)赏析表达技巧可采用以下表达格式:       面对赏析表达技巧类的题,不少同学感到茫然,觉得无从下手,那是因为对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手法和艺术构思方面的巧妙之处不熟悉,因此,不能作出准确判断,更谈不上个性解答。 真题.感悟中考 一、(2011·内江中考)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2题。 武 陵 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片中,“________________”,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答案: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浓愁”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行为;二是作者运用了形象的比喻。 答案: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后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 二、(2011·上海中考)阅读下面的词,完成3、4题。 如 梦 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酣睡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海棠依旧”是词人对“卷帘人”的回答。 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状。 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 【解析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