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利森-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著作合同登记:图字102012284号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永续农业概论/(澳)莫利森 (Mollison,B.)著 ; 李晓明,李萍萍译.— 镇江 :江苏大学出版社,2014.5   ISBN9787811303742    . 永… . 莫… 李… 李… . 农学 Ⅰ ① Ⅱ ① ② ③ Ⅲ ① 研究 . S3 Ⅳ ①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152905号 IntroductiontoPermaculture(secondedition)byBillMollison Copyright BillMollison2009.  OriginalEnglisheditionpublishedbyTAGARIPUBLICATION,Tasmania,Australia 永续农业概论 YongxuNongyeGailun 著  者/(澳)比尔 ·莫利森(BillMollison) 译  者/李晓明 李萍萍 责任编辑/李菊萍 李经晶 出版发行/江苏大学出版社 地  址/江苏省镇江市梦溪园巷30号(邮编:212003) 电  话/0511传真) 排  版/镇江文苑制版印刷有限责任公司 印  刷/丹阳市兴华印刷厂 经  销/江苏省新华书店 开  本/718mm×1000mm 1/16 印  张/17.5 字  数/333千字 版  次/2014年5月第1版 2014年5月第1次印刷 印  数/1-2000册 书  号/ISBN9787811303742 定  价/48.00元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营销部联系(电话:0511 我是通过三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永续农业”的。当时我在图书馆看 到一本书———《带着梦想旅行》,这是一本自传,封面是一个老人在慈祥地微笑。 我习惯性地拿起来翻看封底,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因为六个评语都是否定的,而且 语言十分尖刻,如墨尔本主教区通讯的评语是“如果这种满口粗话的垃圾成名了, 世界会怎样来看澳大利亚人?”这种直率和幽默激发了我的兴趣。草草翻阅后才知 道作者叫比尔 ·莫利森,他创建了一个叫做“永续农业”的学派,也就从此不停地 “带着梦想”在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旅行,传播他的“永续农业”。 在此之前,有一些中国国内的生态学书籍曾提到过在澳大利亚也有人搞生态 农业,但都是一笔带过,也没有提及“永续农业”。我又想起,近年来常在诸如可持 续社会、健康生活和有机农业等活动中看到过“永续农业”的标牌,于是就上网谷 歌了一下,相关信息排山倒海般地涌现出来。 看了一些互联网上的文章,又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莫利森撰写的一本永续农业 的入门书(也就是本书),令人感叹的是,原来西方也有人在如此热衷地学习东方 人的传统(农业)文明。在这本书中,中国传统农业的耕作技术得到了全面的阐 述,其中关于菜园的设计正是中国农民传统的一亩三分“自留地”的理想,书中的 建筑理念在许多方面暗合中国风水的精华。当然,“永续农业”也吸收和综合了其 他思想,如关键线耕作和免耕耕作法,并尽可能与现代科学技术密切结合。 诚然,这么一个吸收了东方优秀传统,诞生于西方学院,并在全球传播势头正 健的“草根”学派肯定有它的独到之处。为此我参加了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办的 为期两周( 72小时)的“永续农业设计证书课程(PDC)”培训,非常荣幸的是,执教 的是莫利森博士本人和时任澳大利亚永续农业研究所主任的杰夫 ·劳顿先生。当 期学员有六十多人,其中有三分之一来自海外,其中墨西哥和拉美其他国家、美国 夏威夷、东南亚的学员,给我的影响特别深刻。莫利森在他的几本书中都大量描绘 了这些地方的传统农业,它们带给“永续农业”很多的营养,而那里的人又来莫利 森这里吸取养分,这不正是人类知识螺旋式循环发展的实证吗?从这些课程里,我 开始并一再体会那些对我而言是全新的永续农业思路,如多样性与稳定性和生产 力的关系,生物的协同和生命(碳)循环在农业与环境中的意义等。举一个关于施 肥的例子,永续农业认为你决不能直接用肥料哺育植物的根,而是应该哺育土壤中 永 续 农 业 概 的微生物,再让微生物来哺育植物的根。可想而知,以这样的思想作为指导,最终 论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