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 要 试验对采集自吉林蛟河、长白、白山、农大校园等地区的基物进行湿室培养,用解剖镜和景深显微镜观察得到的子实体的孢囊、囊柄、囊被、孢丝、孢子等特征,将得到黏菌鉴定为4目4科4属6种黏菌,即鹅绒菌Ceratiomyxa fruticulosa、灰团网菌Arcyria cinerea、暗红垂网菌Arcyria oerstedtii、淡黄绒泡菌Physarum melleum、垂头绒泡菌Physarum nutasn、刺轴菌Echinostelium minutum。 1 前 言 黏菌 Myxomycotems 黏菌是真核生物中的一类特殊的类群,它既有动物的特征也具有真菌的特征,因此成为许多领域包括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物学等非常理想而特殊的试验材料。黏菌门中仅含有一个纲——黏菌纲,这个纲分成三个亚纲,共含有6个目。其营养生长阶段为多核非细胞结构的原质团,有表面质膜而无细胞壁。原质团有三种基本的类型—原始型原质团、隐型原质团和显型原质团。原质团能够迁移, 其繁殖阶段是由原质团转变而来的一个或一群子实体, 子实体中含有大量的孢子, 而孢子具有细胞壁。此外,原质团的生长还涉及食物的摄入和废物的排出。在自然条件下,原质团可能取食细菌、菌物的孢子、植物、原生动物、非活体有机物质和蘑菇的子实体。 1 前 言 黏菌种类不多,大约有900多种,是一个世界性普遍分布的类群,几乎可以在各种不同的生境中发现。不过,一般来说最可能发现黏菌的地方时潮湿的森林,在那里,黏菌发生在腐木、枯叶和其他有机质上;此外,在热带森林、草原、高海拔山地、北极、南极以及沙漠也都能发现黏菌。但是,由于黏菌个体较小, 尤其是一些微小种类, 给野外采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与此同时, 为了探讨黏菌与其他生物类群之间以及黏菌内部单元之间的关系,以及方便对其个体发育进行研究,而对其进行培养, 从培养中获得的繁殖方式、生活史型等个体发育特征,成为了说明和证实黏菌系统发育的重要依据。 国内外研究进展 在实验室中,由Gilber和Martin首次采用的湿室培养法培养黏菌已经成为了研究黏菌所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国内周宗璜等最早开始黏菌湿室培养的研究, 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出18种黏菌; 赵曰峰采用此种方法获得了34种黏菌; 陈双林等对吉林农业大学校园的杨树枯枝、活树皮、松树皮、榆树皮等的基物进行湿室培养得到18 种黏菌, 包括2个中国新记录种; 袁海滨等对吉林农业大学校园的基物进行湿室培养,获得了12 种黏菌, 包括2个中国新记录种; 徐美琴研究了针叶树皮类的湿室培养, 得到40 种黏菌及一个变种; 李新宇、刘朴、潘景芝等分别对采自吉林省不同地区基物进行湿室培养, 共获得7 个中国新记录种和3个吉林省新记录种。Chen等对长白山地区黏菌多样性进行研究;Schnittler 等、Stephenson等、 Novozhilov 等采用湿室培养方法调查分析了黏菌物种多样性与基物类型的关系。 湿室培养的意义 通过湿室培养的手段, 不仅可以弥补黏菌野外采集的不足,补充实验室黏菌研究的实验材料,而且还可以获得一些罕见的稀有种,同时丰富所考察地区的黏菌分布, 为黏菌个体发育和系统分类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标本 表2-1 湿室培养所用基物 Table2-1 Substrates of moist chamber culture 2 材料与方法 2.2 主要仪器 超景深显微镜VHX-600E、RXZ智能型人工气候培养箱、MJX智能型霉菌培养箱、Motic解剖镜、尼康D3000单反相机、培养皿、医用瓷盘、滤纸、喷壶以及塑料薄膜。 2 材料与方法 2.3 湿室培养方法 将木段、树皮、树皮和落叶放在水中浸泡12h,浸泡液过滤。将滤纸平铺于瓷盘底面,用纯净水喷湿,把浸泡过的基物均匀摆放在瓷盘中,木段与树皮分别摆放,贴标签,标记培养日期、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每天喷松枝营养液1~ 2 次,保持瓷盘内稍有积水为宜, pH 自然, 实验室散射光及自然变温条件下培养。每天观察记录黏菌子实体发育成熟过程并拍照, 将成熟的黏菌子实体取下晾干, 鉴定种类后, 装于标本盒中, 干燥条件保存。 2 材料与方法 2.4 黏菌标本鉴定 显微镜观察技术:双面胶粘贴于玻片上,将每一菌种的两个成熟子实体牢固置于双面胶上,其中的一个子实体在解剖镜下剥开上半部囊被而使孢子暴露,用洗耳球将孢子吹落,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对菌种进行形态描述。 利用显微镜、解剖镜和超景深显微镜,观察研究子实体形成过程中孢囊、囊柄、囊被、孢丝等组织学特征,观察拍照并记录。根据观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