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国文学·第二十四讲 ——列夫·托尔斯泰和《安娜·卡列尼娜》 一、终身忏悔的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Lev Tolstoy, 1828——1910) 19世纪俄国最著名的大作家,他代表了19世纪俄国文学发展的顶峰,是俄罗斯古典文学的终结。 1、贵族出身 贵族公子气 托氏出身贵族,一岁多死了母亲,九岁死了父亲,在姑妈抚育下长大,形成多疑、热情、易冲动而又自由发展的性格。 生活放纵 直到20岁,他还没有确定自己的生活道路,又被上流社会的放荡生活吸引进去,经常去莫斯科玩乐赌博。 他在日记中写:“我生活得完全像头畜牲,虽然并不完全放荡,但自己的工作全抛弃了,精神极度沮丧。”他悔恨自己的放荡生活,向往道德上的纯洁。 2、探索人生意义 托氏长期思考人生的意义,表现出对宗教和道德问题的关心,他不断考虑自己的贵族生活是否有罪的问题,从而产生了忏悔的情绪。 从70到80年代,他的思想发生了一场“激变”,要同贵族地主生活决裂。他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拯救灵魂”,反省自己的罪恶。 3、忏悔——平民化生活 托尔斯泰写作了《忏悔录》,内中谈道: “我否定了我们这个圈子的生活……为了理解生活,我应当去理解的……不是我们这般寄生虫的生活,而是这些创造生活的、平常的劳动人民的生活,以及他们赋予生活的意义。” 直到晚年,托尔斯泰还下地干活,著名画家列宾特地为他作画:《托尔斯泰在耕田》。 4、婚姻与爱情 1862年,托氏爱上了宫廷医生别尔斯家的二女儿,17岁的索菲亚·安德烈耶芙娜。 他渴望幸福,却又充满疑惧,自己已经三十有四,早年又有过放荡生活,不会享有家庭幸福了。而索菲亚太年轻,像一张白纸一样不能玷污。 婚前日记,清算爱情 索菲亚看了日记十分痛苦,几经思考,她原谅了他,同意结婚。托氏如释重负,感到彻底清算了自己过去的历史,他以一个新人的姿态开始安定下来,全力投入了创作。 史诗风格小说《战争与和平》(1869年) 晚年出走 晚年,托的思想激变和平民化生活不为妻子理解,这使他很痛苦,他与妻子的关系日益恶化。 1910年10月27日,托氏坐马车离家出走。 5、去世 1910年11月7日,他因肺炎在阿斯塔波沃夫车站去世,终年82岁。 二、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 1. 早期:探索期(1847——1863) 托氏的青年时代正处于俄国农奴制改革背景中。他是一个具有精英思想的年轻大学生,在大学时代就积极探索俄国的出路。 开明地主立场 他的探索结果是站在开明地主的立场上观察社会,幻想以改良的办法协调地主和农民的关系,改善农民的处境,主张贵族“平民化”。 自传性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7年) 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从事农业改革,却得不到农民的理解。 2、中期:转变期(1863——1883) 托氏在转变自己思想时,发生了一场深刻的精神危机。危机起于1869年的“阿尔札玛斯的恐怖”。 “阿尔札玛斯的恐怖” 阿尔札玛斯是俄国的一个城镇,1869年8月,托氏路过这里住宿了一晚。 死亡的恐惧 “我为什么会到这里?我将走向哪里?我在逃避什么?”“我的生存到底是为什么?” 托氏恐怖地跟死的幻影挣扎,心中充满寂灭的思想以及他所爱的人和物完全消失的思想。 从死的恐惧,他开始反思人生意义。他觉得除了死之外,什么都没有意义。 对生死的思考把他引向对人本体,人的信仰的思索,从而找到走出危机的道路。 认同宗法制的农民生活 托氏研究宗教,在宗教中找到出路。他发现只有农民信教最真诚,贵族信教是虚伪的。他认同了农民,认同了宗法制农民的生活方式,完成了他的人生观的转变。 他的转变期的思想特征是从贵族地主立场向宗法制农民立场过渡,在新的宗制信念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生活。 3、晚期:回归期(1884—1910) A、东方文化回归 托氏完成精神转变后,认同宗法制农民的生活方式,全面回归俄国文化传统中的东方文化因素。 “顺从”的思想 提出“勿以暴力抗恶” B、宗教回归 托尔斯泰宗教思想的核心是“人类爱”,它来自基督教教义的博爱精神。人类爱的内容是爱自己,爱别人,爱仇敌,爱一切人。 只要所有的人相亲相爱,一个道德完善,没有暴力的大同世界就会出现。 托尔斯泰主义 内容——两个命题:“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 他要人们博爱、不抗恶、道德完善、放弃财产,用最大限度压制自己正常欲望的办法来消除不幸,求得灵魂的安宁和幸福。 他反对资本主义,推崇宗法制农民生活。他否定私有财产,也否定了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 三、《安娜·卡列尼娜》(1873—1887) 史诗性传记小说: 《安娜·卡列尼娜》具有传记小说的特点 但又把叙述的笔触伸到俄国社会的全景生活,显示出宏大叙事的史诗结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