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卿寿山石薄意雕刻作品.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清卿寿山石薄意雕刻作品   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北峰山区的山脉、水田中的寿山石,脂润晶莹、色彩斑斓,是名贵的雕刻石和观赏石。它种类繁多,开采至今已有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类共一百六十多个品种,其中田黄、芙蓉石和各种冻石是极其珍贵的石种,田黄早在清代就“易金数倍”,现在更是价同宝石。      寿山石具有一定硬度,又易受刀,所以很早就被人们用于雕刻。早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福州地区就有用寿山石雕制的小卧猪殉葬的习俗。唐代,寿山村的广应禅院,寺僧们在山头溪尾采集寿山石,雕刻成佛像、佛珠、香炉、烛台、花瓶和盆、盂、杯、碗之类的供佛用品及生活用具。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福州地区的宋墓出土了大量造型各异、雕工精良的寿山石雕人物俑和动物俑,反映出寿山石雕俑在宋代已是常用的随葬用品。元明之际,王冕用花乳石篆刻印章之技艺传至福州,寿山石以其柔而易攻的特性,迅速成为刻制印章的最佳石材之一。此后,在石制印章的发展中,寿山石中的田黄与芙蓉石的优越品性逐渐被人们认识,与昌化鸡血石一道被誉为“印石三品”,田黄和芙蓉石还分别享有“石帝”和“石后”之美称。清初,由于几代皇帝的喜爱及文人墨客的推崇,寿山石身价百倍,钮雕和佛像雕刻蜚声海内外。同治、光绪年间,寿山石雕技艺更加成熟和丰富多彩,并形成东门、西门两大流派,而林清卿就是西门派最有影响的大师,时人尊称其为“西门清”。   林清卿(1876――1948),福州西门外凤尾乡人。从小聪慧好学。早年师从著名寿山石雕大家陈可应,熟练地掌握了“薄意”雕刻之技艺,在圈中已小有名气。但是他不满意当时“薄意”雕刻的现状,认为这种技艺尚不成熟:风格呆板,题材单一,雕工简单粗糙,且布局和立意都不合章法。林清卿认为,要提升“薄意”雕刻艺术的水平,光有熟练的雕刻技艺还不够,必须认真学习国画原理,只有将画理充分融入“薄意”雕刻中,才能创作出高品位的作品。他选择了暂时放下心爱的雕刻刀,专心致志地拜师学起国画来。多年以后,林清卿掌握了国画的基本原理和技能,转而又拿起雕刻刀,信心百倍地开始了他新一轮的“薄意”创作。由于有扎实的国画基础,同时又借鉴了古代石刻、画像砖以及竹雕留青等传统艺术,加上得到了当时与他交往的文人雅士的熏陶和指点,他的“薄意”雕刻艺术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成为影响深远的一代宗师。“精巧绝伦,真能用刀如笔,在杨(璇)、周(彬)二家别开生面者。”这是书画家、鉴赏家龚礼逸先生对林清卿薄意艺术的评价。在林清卿的影响下,薄意雕刻成为寿山石雕最具代表性的表现手法。   “薄意”,是寿山石雕的一种很特别的表现技法,它指的是在寿山石表面雕刻一层比浅浮雕还要浅的纹饰,因为这一雕刻层极薄却富有画意,所以被称为“薄意”。著名书画家、金石家潘主兰先生指出:“薄意者技在薄,而艺在意,言其薄,而非愈薄愈佳,固未能如纸之薄也;言其意,自以刀笔写意为尚,简而洗脱且饶有韵味为最佳,耐人寻味以有此境界者。”正是因为薄意雕刻特别讲究画的韵味,有人又把它形容为“刀画”。   薄意雕刻源于明代寿山石雕的阴刻技法。至清代,经周彬、潘玉茂等许多艺人的改进而趋于成熟。薄意雕刻技法的产生,与寿山石中的田黄、水晶冻等石种太稀贵有很大关系。这些名贵石种,产量极少,得之十分不易,而且原石本身就温润如玉,晶莹剔透,五色斑斓,美不可言,人们视之如珍宝。其原石往往按重量论价,而且价逾黄金。然而,这些天然美石有时也难免于莹润通灵中显现砂格、裂痕、石纹或其它杂质,必须经雕刻修饰以清除回避。拥有者的过分珍惜,给雕刻者带来很大压力,他们为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石,基本上不对原石作过分取舍,而是依原石现状先设计雕刻内容,然后在原石上作很浅薄的一层雕刻,这样既能巧掩瑕疵,又适于品赏抚玩摩挲,更能充分体现原石材质之美,使美石锦上添花。   林清卿的薄意特色就在于他能“因材施艺,巧掩瑕疵”,能“利用石病,反见天然”。他的薄意作品题材涉及广泛,而且无所不精,花鸟、山水、人物、鱼虫应有尽有。他将传统的绘画章法、墨韵和意境融入精湛的雕刻技艺中,作品意境深远,格调高雅,有浓厚的笔墨韵味。观其薄意墨拓,宛若欣赏一幅幅韵味无穷的国画。正如画家熊文镛所称赞的:“清卿画石非人之画纸所能及也,是石以画传者。” 陈子奋先生评价林清卿的薄意作品:“花卉之妩媚生动,虽写生家罕能及,山水竹木,亦静穆浑厚。难得在利用石病,而反见天然。”林清卿的努力,使薄意雕刻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开创了寿山石雕薄意技法的新局面,他的成就,后来者至今难以逾越。       薄意雕刻通常用于质佳而材小的美石上,特别多的是用于自然形印章上印台的装饰。如果是有皮的掘性灵石,或是有薄色层的优质灵石,尤其能将其艺术效果发挥的淋漓尽致。但是,方寸之间要用雕刻刀表现一幅韵味十足的“国画”,这就要求创作者不但要有娴熟的运刀能力,还要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