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所藏十六国金铜坐佛.docVIP

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所藏十六国金铜坐佛.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所藏十六国金铜坐佛   美国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庋藏施造于四世纪的这尊金铜坐佛(亦有学者将其判作公元三世纪末或五世纪初之作),通高32.0厘米,据传出自河北石家庄,原系美国藏界巨擘Grenville L. Winthrop(1864―1943年)的私人珍藏品,于1943年遗赠予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今属赛克勒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保管,藏品编号为1943.53.80.A。馆藏编号为1943.53.80.B的头光,造型怪异,显非本尊坐佛原配之物,馆方判为清末民初之际所仿赝品。罗振玉旧藏的一铺唐麟德元年(664年)铭金铜跏趺坐佛七尊像,其中尊脑后亦可见同式头光,参见喜龙仁教授《五至十四世纪中国雕刻》一书图版四一六A。较之传统意义上的十六国金铜像,此像体现出颇为浓厚的异域作风,极有可能系东来译经传法的僧侣自西域携回内地供养之物。       此像顶结高髻,发髻顶部中央可见一榫洞(早年或于其上插接伞盖,或于其内安奉舍利),以犍陀罗造像常见的丝绦束发。佛像面貌五官与中土汉族人物差异较显著,前额中央隐起普遍见于犍陀罗作品的白毫相,此特征鲜见于内地十六国金铜坐佛,其唇髭亦非中土同时代金铜造像所常见(一定程度上受到大月氏人蓄须风俗的影响)。    本尊坐佛身着犍陀罗式的通肩大衣,存世十六国金铜像中除立姿弥勒菩萨袒露上身外,其余皆着此种深受罗马的长袍托格(toga)启发的通肩式大衣。自东汉末年至北魏太和改制,犍陀罗的通肩大衣为我国僧俗信众、造像工匠所普遍采受,如四川彭山汉墓的佛饰钱树座、乐山麻浩崖墓的石刻坐佛、绵阳何家山的佛饰钱树干,三国至西晋的青瓷魂瓶及铜镜上装饰的佛像,皆身着此类大衣。这种大衣实际上系由后向前,自左肩经右肩搭绕一周,又披垂于左肩之后的一整块衣片。深受中亚游牧部落生活习惯影响的犍陀罗造像着装,衣料厚重,质感有类于毛毡(如北魏云冈石窟第20窟“露天大佛”),衣褶呈U型(或V型),并在右胸及胯间形成不对称的相对集中,刀法较之马土腊造像更为方硬犀利。十六国金铜像在借鉴犍陀罗佛像着装的基础上,受到对称这一中国造型艺术强势法则的深刻影响,其衣褶依人体中轴线保持严格的左右对称,犍陀罗突起的截面近似圆形的衣褶也被所谓的“平直阶梯式”襞褶所代替。哈佛赛克勒像佛装衣褶呈泥条状且褶纹排布未见对称化处置,正可作为将其产地判作西域地区的有力佐证之一。       赛克勒像袈裟的下摆一如犍陀罗像的做法,被处理为半圆形略垂搭于佛座之上的衣片(犍陀罗地区除以下摆遮覆双足的坐佛外,裸露双足者数量亦可观,如巴基斯坦白沙瓦博物馆藏Sahri Bahlol出土之公元二至五世纪片岩坐佛三尊像中的主尊,而马土腊流派的坐佛则几乎全数裸露双足),此即后世中国佛像悬裳座的渊薮所在(犍陀罗和马土腊两大造像流派中皆可见“悬裳座”,比较而言马土腊式悬裳更具图案美感和装饰趣味),到北魏末期发展变化为多至四、五层的极富装饰美的所谓“左右二翼式衣裙(梁思成先生语)”。    犍陀罗坐佛所结的手印多见有禅定印、转法轮印(说法印)、施无畏印及触地印(降魔印)等,结持其中任何一种印契的坐像在数量上似皆不占绝对优势。而十六国金铜造像,除日本藏家新田栋一所藏的一尊结施无畏印的坐像外(该像真伪待考),绝大多数所结手印为禅定印,哈佛赛克勒像也是如此,这自当与北地重禅观的宗教实践地域特点密切相关。    十六国金铜坐佛所结的禅定印又可细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如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所藏著名的后赵建武四年(338年)铭造像,双手前后交迭平贴于小腹;另一种则如哈佛赛克勒像,双手上下交迭垂置于腹部。就造像技巧而言,后者的立体感更强,显然更胜一筹,表现出更为高超的铸造技巧。但不考虑因功德主身份、制作地点、铸像尺寸等因素所造成的造像水准上的差异,仅据手姿即推断后一类“垂置型”的定印坐佛铸造年代更为晚近,恐亦欠妥。       犍陀罗造像中方座较为常见,仰覆莲圆座等亦非罕见(实例亦参上述巴基斯坦白沙瓦博物馆藏片岩三尊像),十六国金铜佛坐像则一律采用方座,惟赛克勒此像的佛座平面呈前宽后窄的等腰梯形。此像佛座正面两侧浮雕一对狮子,明显可溯源于犍陀罗、马土腊造像中惯见之“师子座”(《大智度论?卷第五》解释道:“大智无所畏,应处师子座。譬如师子吼,众兽皆怖畏”)。早在佛教美术的萌芽期,在孔雀王朝阿育王为弘扬佛法所树立的萨尔那特鹿野苑法敕石柱顶端(即今印度国徽),就曾以背靠背的四尊怒吼雄狮象征佛法广播于四方,故而百兽之王狮子早就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作为珍禽异兽由丝路输入内地的狮子最终融入了中国本土文化之中,摇身一变成为宫殿衙署门前耀武扬威的世俗权利象征。除狮子外,犍陀罗造像佛座正面的装饰题材较之十六国金铜坐佛要丰富得多,如表现萨尔那特初转法轮的双鹿和法轮,降魔变中为佛陀证明其不朽成就自地涌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