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是怎样制成的.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玉是怎样制成的   常常听到喜爱文物的朋友说:“我很喜欢玉器,但是学起来太难了!”逢此之时,我常有种自豪的感觉。相对于陶瓷和书画来说,玉器因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直至当代,8000多年的历史确实显得源远流长,加之始终属阳春白雪――玉料珍贵不似陶瓷器有碎片可拣、学习时有便宜的标本参考――玉器在国人眼里就显得十分神秘,更不要说古玉对大多数人来说尤其显得深奥难懂了。   但是,如果您真正喜爱玉器,观摩把玩,日久必会发现玉充满了灵性,玉亲人,人近玉,她并不那么难以接近。   那么,中国古代的玉器到底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   古代玉器选料主要以闪石玉为主,它的摩氏硬度在6~6.5度之间,其他的玉雕原材料,如翡翠、水晶、玛瑙等,硬度为7度,均比钢铁(摩氏硬度5~5.5度)高出许多。所以,玉石的雕琢显然不能直接使用钢铁制成的刀、凿来刻,而必须使用特殊的专用工具。   早期的玉雕工具材质基本为石质,以石攻玉,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冶炼技术出现,商周以后,青铜工具走上治玉的舞台。至东周以后,冶铁业发展,铁的优良性能使治玉工具逐渐从石质、青铜,最终锁定在铁质工具之上。此外,玉工也偶用金刚石、镔铁等材料制成的玉雕工具。   古代文献材料蔚然大观,但是如何治玉,具体工具何种形状,明代以前的文献中鲜有记载,除了有限的几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玉不琢,不成器”等以外,玉雕工艺的记载少之又少,显得高深莫测。直至明代《天工开物?珠玉篇》才一见端倪,也仅一句:“凡玉初剖时,冶铁为圆盘,以盆水盛砂,足踏圆盘使转,添砂剖玉,逐乎划断。”配有两幅精心绘制的琢玉图,使人们初步认识了古代治玉设备的式样。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圆盘铊的情况和解玉砂的使用,但只谈及用铁盘铊带动砂子剖玉的情况,并未涉及其他雕琢工具及抛光工具。   目前,所见介绍古代玉雕工艺流程最为详细的是清末李澄渊所作《玉作图》,这是李澄渊于1891年(光绪十七年)应英国医生毕索普要求而作。他“历观玉作琢磨各式绘以成图”   (《玉作图说?序》),每图旁附文字说明,不仅画了工匠治玉操作的场景,而且还将重要工具一一注明,可说是玉器制作的连环画,也是一部纪实的工艺图画。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玉雕工艺分为:一捣沙,二研浆,三开玉,四扎碣,五冲碣,六磨碣,七掏堂,八上花,九打钻,十透花,十一打眼,十二木碣,十三皮碣13个工序。前两道工序在书中台为一开,三至十三道11个工序各为一开,计12开。图说详尽。   另外,1976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市玉雕厂在夏鼐先生倡导下,为抢救古代治玉工艺,台拍了一部《琢玉工艺》的纪录片,片中请玉雕厂的老工艺师们对使用电动工具前的治玉工艺进行了实例操作。因玉雕技艺向是师徒相传,口耳相授,故这部纪录片基本将秘不示人的老工艺记录下来。这也是中国传统玉雕工艺的一个缩影。   一件玉器主要是通过切割、研磨和抛光工艺完成的。切割和研磨又称为琢和磨。琢有铡、?俊⒖邸⒒?、錾等技术,磨有冲轧、叠挖、掖撞、勾撤等技术。抛光工艺有去糙、上亮、清洗、过蜡、擦拭等工艺流程,抛光需要高难度的技巧,不仅要把玉器抛亮,还要达到平整、滋润、不走形的效果。以下笔者结合《玉作图》(本文使用的是台湾画家周以鸿先生据原图绘制之图,载于邓淑苹:《故宫宝藏青少年特编――玉石器的故事》,国立故宫博物院,1995年)参考《琢玉工艺》,融入笔者考察遗留下来的老治玉工具,尽可能描述中国古代治玉工艺流程。      选料      选料是按产品要求选用玉器原材料的过程。选料有两个标准:一是选用标准,即能否被选作玉器材料,主要看玉料的质地、颜色、光泽、透明度、硬度;二是质量级别,主要看颜色、透明度,大小及内部绺裂的多少等等。选料的目的是为了对原材料进行鉴别,给以适当的评价和确定使用范围。古代帝王用玉选料较为严格,大多上好的玉料会集中在皇家,如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清代帝王用玉的整体水平远远优于地方及民间用玉,地方及民间所用玉料许多是皇家选料以后剩余的低等级玉料,故宫至今还保留有一批清官遗留的玉料。此外,国家经济状况较好时朝廷用玉选料也较为优良。      审料      古人将未曾剖琢的玉料称为“璞”,审料也是“相玉”“相璞”的过程,是对玉石原料进行审查的全过程,又称问料。所有玉工在开料前都要经过这一重要过程。审料有剥料、挖脏、问绺、追色等内容,通过这些以了解料的质地、颜色、透明度等,决定用料方案,看看此块玉料适合做什么。初步方案确定后,要进一步进行剥料、挖脏、问绺、追色等步骤,直至对料的情况考察清楚。愈是珍贵的玉料,审料愈严格,目的即为将玉料之美放大至极致。同时,审料的过程也是一个设计的过程,做成什么样的玉器在此基本已经了然于胸。      设计      对玉料有了一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