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墓壁画所见辽代饮茶习俗.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墓壁画所见辽代饮茶习俗考 内容提要: 点茶习俗曾在北宋朝野之中风行一时,与北宋存在几乎相始终的辽代深受此影响。下八里辽壁画墓群中广泛存在的备茶图,反映了辽代,尤其是燕云十六州地区人们饮茶环节中的各个方面,为我们探讨辽地的饮茶风俗提供了丰富的图形资料。本文就宣化辽墓群中所反映的壁画内容,结合古代有关茶文化的文献记载,对辽代的饮茶习俗试做初步探讨。 关键词 : 备茶图 《大观茶论》 《茶录》 点茶 我国饮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魏晋南北朝时在南方逐渐传播开来,到了唐代则形成了全国性的饮茶风气,因而有陆羽《茶经》的出现。这是我国最早的关于饮茶内容的专著,它既是对唐以前饮茶习俗的总结,又为以后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发展到宋辽时期,饮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人际交往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当时也出现了不少记载茶文化方面的专书,蔡襄的《茶录》和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是其中的代表,也是对这时期饮茶习俗的最好总结。近年,随着考古资料的进一步揭示,在宋辽壁画墓中又陆续发现了不少关于饮茶方面的壁画内容,尤其是河北宣化辽代墓群中有关碾茶、候汤、点茶、进茶等一系列备茶内容壁画的发现,为我们生动再现了当时饮茶习俗的具体内容。 辽地不产茶,辽人所用茶多通过进奉、馈赠、赏赐、榷场贸易甚至走私等途径由宋境输入。契丹族的饮茶历史早在十世纪就已经形成,《南唐书·契丹传》中说南唐时,契丹王耶律德光就曾大批量的购买茶叶。茶叶输入的同时,宋代的饮茶方式也随之传入辽境。 70年代以来,张家口市宣化的下八里村附近陆续发掘出9座辽代壁画墓,根据出土墓志知其为辽代晚期归化州汉人豪族之墓。宣化辽壁画墓的重要特点是以表现家内生活场景为主要题材,备茶图在宣化墓中是最常见的题材之一,其中M1、M2、M5、M6、M7、M9、M10中均有备茶的壁画内容,对碾茶、候汤、点茶、送茶等情节都有细致表现,当时备茶的诸多用具在壁画中都有描绘,这在古代壁画中是独一无二的。 1974年发掘的张世卿墓是河北宣化下八里辽壁画墓群中最早发现的一个,编号为M1,墓葬年代为辽天庆六年(1116年)。关于饮茶方面的壁画内容位于后室的西壁,原发掘简报认定其为“温酒”的场面。后据杨鸿先生的描述,“画面正中是一张朱红色高桌,桌上放有黑色带有黄扣的圆盒和白色的大钵,还有两件由黑色托子托承的白盏。桌前正中放置一件火势正旺的五足炉,火上置有一件白色的瓶”,“桌后两侧各立一名侍者,左侧一人托着带托子的白盏,用右手持小调羹在盏内搅动,右侧一人左手扶桌面,右手执一个与火炉上置的形状相同的白瓶,似正准备将瓶中物向左侧侍者手托的盏内倾倒。”这一场景清晰的表现了汤瓶注汤入盏、运匙搅动的点茶的那一刻。 1993年在河北宣化下八里张世卿墓的西南方发现葬于辽天庆七年(1117年)的张世古墓,报告中定为M5。M5的后室东南壁壁画内容为“备酒图”,一人持温碗、注子,一人持平底圆盘,盘上放置白色花口碗,二人做倒酒状。与此相对,M5后室西南壁壁画则为“备茶图”的内容。画面为三名女子,一名女子手持唾盂,中间女子手持黑色漆盏托,上置白色盏,盏内似满装茶水。左边的女子年龄稍大,手持团扇,指向前面两个女子似乎在嘱咐着什么。她旁边的地上有一个五足炭炉,炉中装满炭,炭火上放置瓜棱执壶。三人的中间为一赭色方桌,桌上摆放一个红色盝式盖箱,四个红色盏托和四个白色盏。这一画面体现的是茶水准备好后即将送到墓主人处的送茶时刻。(图一) 同时发现的位于张世卿墓东南处的墓葬定为M6。此墓由于早年被盗,未发现纪年和有关墓主人身份的资料。但在前室东壁的壁画同样为备茶的场景,只不过内容更为丰富,包括了碾茶、风炉煮水候汤、准备茶具等更多的内容。一扎双髻儿童坐于地,右手推茶碾碾茶,其前方为一较大的圆形漆器(原报告中称为漆盘),漆器内放有一白色盒子。在茶碾旁边有一个带荷叶形灰承的风炉,风炉上放有一个白色瓜棱形大执壶,风炉前一髡发儿童手持团扇煽火,这是候汤的场景。画面中还有两个方桌,左边的一个方桌上放置有方箱、白色盖罐、刷子、刀锯、勺、夹子、筷、带提梁的器物等备茶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一些器具。桌后一名髡发男子怀抱一个白色执壶侧身而立。右侧的桌子上则放置有花口碗、壶等器皿,一名女子立于桌旁(此处的壁画有些漫漶,故壁画反映的内容不是很清晰)。桌子左边,一名髡发男子跪趴在一个类似多层箱子的器物上。(图二) 在张世卿墓东南方向发掘的张文藻壁画墓年代为辽大安九年(1093年),墓葬编号为M7,其中反映有关饮茶内容的壁画位于前室东壁,原发掘简报中定名为“童嬉图”,与之对应的墓葬前室西壁的壁画内容为“散乐图”。在“童嬉图”中出现了碾茶、候汤、备茶的用具。整个画面的中心内容是儿童观看“登高取桃”的场景。画面中出现了和M6“备茶图”中几乎完全一样的器具,茶碾、风炉、用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