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遮蔽的女性身体.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被遮蔽的女性身体   [摘要]进入艺术世界的女性往往遭遇双重的压抑,一是世俗的男权文化的压抑,二是艺术世界中男性主导的艺术价值观念的压制。在当今的消费时代,女艺术家往往还遭遇以男性欲望视野为主导的消费文化的改写与遮蔽。本文即以影片《罗丹的情人》作为个案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女艺术家所遭遇的双重压制与遮蔽。   [关键词]《罗丹的情人》;女权主义;男权文化;消费视野      美国著名的女权主义批评家伊莱恩?肖瓦尔特以敏锐的眼光与严谨的钩沉在《她们自己的文学:从勃朗特到莱辛的英国妇女小说家》中为女性作家建构了一部文学史,在这本被视为女权主义文学史研究成熟之作中,肖瓦尔特将女性作家的写作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为“女性”阶段(1840年―1880年),是对主流传统流行模式的模仿以及对其艺术标准和社会角色观点的内化,这是女性作家为了进入公共领域而采取“花木兰”策略阶段(男性化的笔名),这个阶段以乔治?艾略特为代表,肖瓦尔特也将她的离世作为这个写作阶段终结的标志。乔治?艾略特原名玛丽?安?伊万斯,严谨与刻板的维多利亚时代并没有给予妇女进入公共生活领域的权利,文学史上也就只有男性化笔名乔治?艾略特遮蔽下的玛丽?安?伊万斯的写作。乔治?艾略特时代的女性写作的意义,则在于她们为女性进入公共领域开启了一道门,从此女性可以与男人在公共场域共同的谈天论地,尽管她们不得不采取“伪装”的策略掩饰女性的身体。进入了公共领域之后的女人开始更加重要的工作,即为脱去男性化的伪装,为女性身体获取合法的身份。这就开始了女权主义运动第二波潮流(1880年―1920年),即争取社会权利的运动,主要是政治上的选举权与经济上的财产继承权。这一波运动以1920年西方妇女获得选举权作为终结的标志。从此,妇女也就获得了公共空间中的合法的社会身份。对于女性来说,更为重要的任务可能还是在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三波潮流(1920年―至今),即从1920年之后开始的从文化上对女性身份的确认与建构任务,这是一个内化的女性价值观念建构任务。   女权主义批评家从宏大叙事的角度梳理了女性书写的历史,或许只要是理论概括都会有疏漏。在这些疏漏中,19世纪末期著名雕塑家卡米尔?克洛岱尔可能是一个典型的个案,这位生于1864年的法国天才女雕塑家淹没在历史与一位伟大的男人――罗丹的光环之中。1988年法国导演布鲁诺?努丹拍摄了这位杰出的女雕塑家的传记片《卡米尔?克洛岱尔》,但是这部影片进入香港之后却被翻译为《罗丹的情人》,其实我们丝毫不能责怪香港人不懂卡米尔?克洛岱尔,它们遵循的市场法则,因为从市场的角度看来,那些愿意买电影票的观众心中记得的还是作为“罗丹的情人”的卡米尔?克洛岱尔,而不是作为雕塑家的卡米尔?克洛岱尔。以香港市场为代表的消费视野再次无情地改写了卡米尔?克罗岱尔。因为“罗丹的情人”是卡米尔?克罗岱尔一生抗拒的称号。在她潸然离世后60多年的今天,大众视野中的卡米尔依然是“罗丹的情人”,这似乎已不仅仅是卡米尔个人的悲剧了。   饰演卡米尔的阿伽妮拥有与卡米尔同样的“一双清秀美丽的深蓝色眼睛”(保罗?克洛岱尔语)。那双幽蓝而迷离的双眼,准确的诠释了一个世纪以前一位才华横溢的女雕塑家狂野而理智的内心世界。在很长一段时间,阿伽妮都无法走出卡米尔似的狂乱,这就是卡米尔的力量,一位女人,一位拥有不能为那个时代所原谅的“才华”的女雕塑家的力量。无数的理论家为我们许诺,艺术是人类最后一块“飞地”,在这个诗意栖居之所,我们都是自由的。但是艺术世界的自由是针对男人而言,对于女人却未必。一位喜欢或者挚爱艺术的女人,可能大多数都得像卡米尔一样遭受到来自生活世界与艺术世界的男权思想的压抑。   卡米尔不像《史诗情人》(1999年)中的乔治?桑着男装,她是一位令阅历了无数女人的罗丹感到惊艳的女人;她不像乔治?桑那样能够自由的游走在所爱的男人之间,她爱得执著而痴狂,因此为爱所伤。她又过于“贪婪”,既要世俗的爱,还要艺术的爱。与罗丹相伴了15年的卡米尔在怀孕后得知依然无法成为他的妻子后,决然离开了尽管还在心中呼唤的“亲爱的罗丹”。雨夜中的卡米尔声嘶力竭的“罗丹”、“罗丹”的呼喊,无法穿透深厚的玻璃抵达罗丹的心房,她的呼喊是一位普通女人的欲求,声嘶力竭的呼喊声音浸透了卡米尔对罗丹难以释怀却又必须放弃的爱。因此,我们能够理解卡米尔在获得了罗丹在自己作品上首次签名时的欣喜。她一路狂奔到弟弟的学校想告知弟弟这个消息,但是这种欣喜却无法消解维克多?雨果逝世带给弟弟的悲伤,因为那是整个法国的悲伤,她个人的欣喜无法消解一位大师去世带来的悲伤。卡米尔后来多次说,宁愿自己从来没有遇到罗丹。她与罗丹在艺术世界中相遇了,而且还在生活世界中相爱。与罗丹的爱情造就了雕塑家卡米尔,同时也摧毁了雕塑家卡米尔。   面对被爱情重伤的卡米尔,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