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六经病案举隅.doc
六经病案举隅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
刘 敏
一、太 阳 经 病
(一)麻黄汤
(35)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黄湯主之。
麻黄汤方
麻黄三兩(去節) 桂枝二兩(去皮) 甘草一兩(炙) 杏仁七十箇(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減二升,去上沫,内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須歠粥,餘如桂枝法將息。
(二)桂枝汤
(12)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13)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
(二)桂枝汤
(去皮)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上五味,(口父)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歠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温覆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劑。禁生冷、粘滑、肉麵、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三)桂枝加葛根湯
(14)太陽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桂枝加葛根湯方
葛根四兩 麻黄三兩(去節) 芍藥二兩 生薑三兩(切)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桂枝二兩(去皮)
感冒鼻热案
(四)桂枝加附子汤证
(20)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桂枝加附子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三兩 甘草三兩(炙)
生薑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木工腓肠肌痛案
(十一)五苓散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發汗已,脉浮數,煩渴者,五苓散主之。
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裏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銖(去皮) 澤瀉一兩六銖 白术十八銖 茯苓十八銖 桂枝半兩(去皮)
上五味,擣為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煖水,汗出愈。如法將息。
《素问?P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灵兰秘典》: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五癃津液别》:水谷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
(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肾炎案
傷寒瘀熱在裏,身必黃,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主之。
麻黃二兩(去節) 連軺二兩(連翹根是) 杏仁四十箇(去皮尖)
赤小豆一升 大棗十二枚(擘) 生梓白皮(切)一升 生薑二兩(切)
甘草二兩(炙)
《金匮要略》:“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四)蜜煎
蜜煎方
食蜜七合
上一味,於銅器內,微火煎,當須凝如飴狀,攪之勿令焦著,欲可丸,倂手捻作挺,令頭銳,大如指,長二寸許。當熱時急作,冷則鞕。以內穀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時乃去之。疑非仲景意,已试甚良。
(五)猪胆汁汤
猪胆汁导证
门人张永年述其戚陈姓一证,四明医家周某用猪胆汁导法奏效,可备参究。
其言曰:陈姓始病咯血,其色紫黑,经西医用止血针,血遂中止。翌日病者腹满,困顿日甚。延至半月,大便不行。始用蜜导不行,用灌肠法,又不行。复用一切通大便之西药,终不行。或告陈曰:同乡周某良医也。陈喜,使人延周,时不大便已一月矣。周至,察其脉无病,病独在肠。乃令病家觅得猪胆,倾于盂,调以醋,借西医灌肠器以灌之。
甫灌入,转矢气不绝。不逾时,而大便出。凡三寸许,掷于地,有声,击以石,不稍损。乃浸以清水,半日许,盂水尽赤。乃知向日所吐之血,本为病血,因西医用针止住,反下结大肠,而为病也。越七日,又不大便,复用前法,下燥矢数枚,皆三寸许,病乃告痊。予于此悟蜜煎导法惟证情较轻者宜之。土瓜根又不易得。惟猪胆汁随时随地皆有。近世医家弃良方而不用,为可惜也。
本案见《伤寒发微》……凡大便多日未行,甚且在十日以上,又不下利清水者,是盖燥矢结于直肠部分。矢与肠壁粘合甚切,故愈结愈不能下。此时倘用硝黄以治之,不惟鞭长莫及,抑将徒损胃气,伐其无辜,此导法之所由作也。蜜煎导法为轻,但能用之合度,亦每克奏肤功。友人黄君有祖母,年已九十余龄矣。遘病旬日,不大便,不欲食,神疲不支。群医束手,不敢立方。卒用灌肠器,灌入蜜汁。粪秽既下,诸恙竟退,获享天年,此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