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质针疗法PPT.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银质针疗法PPT

4.选择高压消毒的长度合适的银质针分别刺入皮丘,对准深层病变区域方向作直刺或斜刺。经皮下肌肉或筋膜直达骨膜附着处(压痛点),引出较强烈的酸沉胀麻针感为止。通常软组织病变严重,其针感愈强,往往合并有痛觉。每一枚针刺入到位后,不必提插捻针,这与一般针刺方法不同。 5.进针完毕后,在每一枚银质针的圆球形针尾上装一直径约1.5cm的艾球,点燃后徐徐燃烧。此刻患者自觉治疗部位深层软组织出现舒适的温热感,痛觉全然驱走。由于皮丘的麻醉作用,针体的发热作用不会使皮肤产生灼痛。 6.艾火熄灭后针体的余热仍有治疗作用,须待冷却后方可拔针。拔针后按压针眼直至不再出血,再在每一针眼处涂碘伏再次消毒。让其暴露(夏秋)或纱布覆盖(冬春),三天内不与水接触,这样可以避免进针点感染。 1.在同一个病变区域通常仅作一次针刺治疗,多个病变区域的治疗,间隔时间以2-3周为宜。因银质针针刺后人体软组织会进行一次应力调整,特别是邻近部位表现为明显的肌紧张,而针刺部位则往往处于肌松弛状态。 2.对颈椎和胸椎病变伸肌群,尤其是肩胛骨脊柱缘附着的软组织针刺要特别谨慎,切勿刺伤胸膜或脊髓神经。颈椎、胸椎的其它部位及锁骨上窝软组织病变区域禁忌做银质针治疗。 (二) 注意事项 3.银质针治疗不需用针刺手法产生补泻作用,也不需用强刺激手法产生镇痛作用。因为密集型的针刺方法能够产生显著的镇痛作用和肌肉松弛效应。 4.若艾球燃烧加热值高峰时,因针体选择欠长会使针眼周围皮肤产生灼痛难忍,此时可用备好的装满凉水的20ml注射器将水从针头喷出直至高热的针柄,瞬间即可降温而消除灼痛。但切勿使用酒精代替凉水,以免引燃酒精发生烫伤。 银质针治疗腰椎椎管外软组织损害后局部血流变化观察 目的:观察银质针针刺疗法对局部病变软组织的血流影响并探讨治痛机制。 方法:本次对50例腰椎椎管外软组织损害的患者,用血流图记录仪描记出银质针针刺治疗前后和治疗1个月后的局部血流变化情况。 结果:病变局部深层组织血流量在针刺后增加50%以上,最高达150%,1个月后也较治疗前增加20%-40%。 结论:改善局部深层病变组织血液循环是银质针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的一个重要作用机制。 银质针治疗后疼痛分级 0级,无疼痛。 I级,间歇性疼痛,无须治疗即能自行缓解。 II级,疼痛频繁发作,服止痛药才能缓解。 III级,持续性疼痛,经常服用止痛药才能缓解和减轻,影响工作。 IV级,疼痛难耐,用止痛药不能缓解,影响工作和生活。 银质针治疗髌下脂肪垫损害性膝关节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银质针导热治疗慢性髌下脂肪垫损害性膝关节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80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2组,40例银质针导热疗法组,40例封闭加微波治疗组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的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症状均有缓解(P0.05),但3个月以后封闭加微波治疗组膝关节疼痛总有效率为67.9%,银质针导热疗法组总有效率为91.2%;6个月后封闭加微波治疗组膝关节疼痛总有效率为64.3%,银质针导热疗法组总有效率为87.6%,治疗组从3个月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银质针导热治疗慢性髌下脂肪垫损害性膝关节痛效果佳,并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其详细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银质针治疗对机体的细胞因子,肌电图观察,棘肌磷脂A2测定等有什么影响。(略) 银质针导热疗法的临床应用 头面痛 诊断要点: 1、症状:患者表现为枕部痛、枕顶痛或枕顶额部痛;颞部痛或偏头痛;常有眼眶痛、眼球胀痛、面颊痛或牙痛;还有的患者出现头面部或半身麻木、偏侧肢体发凉、躯干上部出汗、视物不清、心动过速、胸闷、气短。上述症状,可以为间歇发作,重者持续延绵,影响睡眠和工作。 2、排除颅内外众多引起头面痛的泛发型疾病:如脑干肿瘤、大脑颞叶顶叶肿瘤、颅脑外伤后遗症、硬膜下血肿、鼻窦及牙周病变等。 3、软组织损害及压痛部位: (1)斜方肌、头后大小直肌、上斜肌起在颅骨枕外粗隆下方及两侧上项线附着处,下斜肌起在C2棘突旁椎板附着处。 (2)头夹肌、头半棘肌在乳突后方凹陷上侧的下项线附着处。 (3)颈夹肌、颈半棘肌在C3-5棘突旁椎板附着处。 操作方法: 患者取端坐伏案位。 1、斜方肌和椎枕肌起、止处:选用5号针(最短规格)距枕外粗隆下及两侧上项线3cm平行进针。斜向前上方针尖抵达骨膜引出针感即止。约用针6枚(左右各3枚),针距1cm。于C2棘突旁0.5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