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地区公路勘察组织与方法浅谈——甘孜至白玉道路改建工程有感.docVIP

高海拔地区公路勘察组织与方法浅谈——甘孜至白玉道路改建工程有感.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海拔地区公路勘察组织与方法浅谈——甘孜至白玉道路改建工程有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高海拔地区公路勘察组织与方法浅谈——甘孜至白玉道路改建工程有感 (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湖南,长沙,410007) 【摘 要】西部高原地形地貌、岩土工程条件、气候条件极为复杂, 西部高原的勘察工作环节较为薄弱。本文以国道317线甘(孜)至白(玉)公路改建工程为基础,通过对沿线复杂的高山高原地质环境的分析和对原路地质病害问题的认识,针对性地制订了合理的综合地质勘察方案,面对工程勘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工况及时灵活调整方案,圆满完成高原外业工作,并且对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合理拓展和探讨。 【关键词】高原;勘察;组织;方法 一、前言 因高原特有的地质条件,西部高原的勘察工作环节较为薄弱, 尤其是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 现行的规范、手册对其特殊性涉及较少, 可参考文献很少。作者有幸参与甘孜至白玉公路改建工程。 本文以国道317线甘(孜)至白(玉)公路改建工程为基础,通过对沿线复杂的高山高原地质环境的分析和对原路地质病害问题的认识,针对性地制订了合理的综合地质勘察方案,并在勘察过程中应对各种工程状况及时调整方案,确保了有效的勘察成果,为高原勘察工程提供参考。 二、工程概况 项目所在区域属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新龙县和白玉县境内。本项目推荐方案K线起点位于白玉县阿察乡昌台镇,终点位于白玉县建设镇,路线直线距离109.0295km。本区域主要老路为甘孜至白玉公路的白玉县阿察乡昌台镇经麻绒、章都至白玉县城建设镇段。甘孜至白玉道路属川藏公路北线。川藏公路是中国筑路史上工程最艰巨的一条公路,由于受复杂的自然因素和地质条件制约,川藏公路抗灾能力弱,地质灾害多,通车以来,川藏线经历了多次重大改造和整治,但川藏线仍病害不断。[1] 三、踏勘工作 全部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进行。1. 收集基础资料及地质资料[2]、[3]、[4]。2.编制勘察工作大纲,布置地质调查路线。据身体状况、专业技能等挑选调踏勘工作组人员。3.对工作区地形、地貌、地质界线、地层岩性、构造、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水文地质等展开综合地质调查。4.内业资料整理,编写地质调查与测绘报告。通过踏勘,获得项目区初步地质资料。 四、地质条件 1.气象水文 本工程区属青藏高原气候,气温低,冬季长,四季不分明,无霜期短,降水较少,干雨季分明,光照强度大,日照丰富,气温随海拔的升高呈明显的垂直分带。区内地表水系发育,区内东部赠曲河与西部的欧曲河及其支流麻曲河等属金沙江水系,受构造切割影响,沟谷深切、密布,多呈树枝状分布,。 2.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处青藏高原南部褶皱山地,总体高山—中山地形,地表水系较发育,。区内地形起伏大,切割深,路线走廊带内总体地势呈现中部分水岭处高,往东西两侧逐渐降低的地貌特点,可划分三个地貌单元,即跨越构造剥蚀高山,构造剥蚀、侵蚀高山峡谷及河流阶地等地貌单元。 3.地层岩性 公路沿线地段内发育的地层自老而新依次为三迭系中下统上组、三迭系上统曲嘎寺组上段、下段,三迭系上统图姆沟组、拉纳山组及第四系。岩土层包括粉质黏土、碎石、块石、漂石、卵石、砂土及灰岩、白云岩、钙质页岩、大理岩、火山岩、砂岩、板岩、千枚岩。 4.地质构造 工程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属于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地质构造复杂。项目区主要处在义敦印支优地槽褶皱带内,发育一系列近南北向褶皱和压扭性逆断裂。主要褶皱为安孜向斜与麻绒背斜,线位区发育9条逆断层,复杂的地质构造使工作区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 5.不良地质现象[4,5] 受地形、地层岩性、构造及地下水等因素的影响,沿线主要不良地质现象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及软土等,以崩塌、滑坡现象最为突出。 6.水文地质条件 项目区内地下水主要出露有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碎屑岩裂隙水二大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同时受上部基岩裂隙水的补给,地下水以下降泉(局部或具承压性)或散流在路基边坡出露排泄,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对桥基施工影响较大,也是造成边坡垮塌的主要原因。 7.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该段线路区内总体表现为强烈的整体性、间歇性抬升,区内存在地震发震断裂,断裂活动强烈,主要受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