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中国,有2000万高中生每天在“假装”勤奋!句句震撼
在中国,有2000万高中生每天在“假装”勤奋!句句震撼中国的普通高中(相对于职业高中而言)有2400多万在校生,每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有800多万人。那么,这2400多万高中生都能考上大学吗?能考上什么样的大学?2017年,全国高等教育总招生计划为701.7770万人[本科353.4270万人,高职(专科)348.3500万人]。其中:各省区市所属高等院校招生653.6340万人[本科328.2190万人(这些地方院校基本都是二本批次或之前的三本院校)、高职(专科)325.4150万人]、中央部委所属高校招生46.4850万人[本科44.0157万人,高职(专科)24700人]。如果按照社会公众或企事业单位对“好大学”的判断标准,只有中央部委(尤其是教育部)所属高校和省属高校中的个别拔尖大学,才能算所谓的“好大学”!这些大学2017年全国的招生计划总计也就130万人左右,也就是说,2400万高中生中,共有近400万人最终能进入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一、第二阵营,其他也仅仅是拿到了相应的学历。那其余2000万高中生呢?是他们不努力吗?绝对不是,其实学校里80%以上的学生都是努力的,只不过这2000万高中生的勤奋,在很大程度是是“伪勤奋”!从早上五点半起床,就埋头进入学习状态,基本上除了必要的吃饭、午休、洗漱的时间,其余时间全部用来学习了。吃饭基本上是靠吞的,尝不出什么味道来。当然去食堂的路上也是一路小跑的,等饭的间隙中也是要拿出小本本记几个单词的。下了晚自习,到寝室在昏暗的台灯下接着用功,一天不刷够一定量的题、看够一定量的书是不可能安心躺下来睡觉的。睡眠不足,白天打瞌睡是一定的,只能靠意志强撑;疲倦状态下听课,总有很多疑问,为了弄懂只能晚上接着熬夜;如此循环往复,勤奋到人神共愤。然而,考试成绩出来,依然不上不下,前进的脚步维艰,无语问苍天,为什么汗水换不来成功,努力得不到回报。如果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满足了以上几条,那么恭喜得到这么一个称呼——低品质勤奋者。你们的勤奋是表演出来的,给别人看,也给自己看,也许是为了老师和家长那句“你真努力”的表扬,也许是为了让自己回顾一天的时候不觉得后悔,成绩不好的时候安慰自己,“不是因为我不努力,只是脑子太笨”。其实不是笨,只是勤奋的背后,掩盖着懒惰的本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从五点半到十一点半,你给自己塞了满满的公式,单词,作文素材,却没有工夫想哪些是自己没有掌握的,哪些是做了无用功。你看了教辅排行榜,王后雄、曲一线、任志鸿,你一个也不舍得放过,与他们一一约会,教辅书摆了满满一抽屉,却没有细细品尝他们给你准备的饭菜的味道,更别提消化。你去听在线课程,北京的上海的名师,所有的课程你都要听,当然还有一对一,这么时尚的辅导方式一定要拥有,然而只是听了而已。够了,你缺的不是好资源、好老师,你缺的是好方法。首先,对自己喊停。在你觉得太忙或者太盲目的时候,不如不时地停下来,会使自己更清醒,少做无用功”。然后,对基础知识做深度思考,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句话:如果给我 1 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 55 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 5 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高考状元们曾普遍表示,只要跟紧老师的复习计划,把课本基础知识掌握好,把基础的题目弄懂弄透,能把课堂吃透,就成为课堂之王,效率之王。事实证明,动脑子把基础知识想清想透,比圂囵吞枣地学很多知识要好的多。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构架。可以通过建立错题本的方式,每次考试后,主动进行试卷分析,剖析每道题的失分点,即便是考了满分,也要认真总结经验。哪个同学得分比自己高、哪个同学错题整理的好,他都要从别人的长处中虚心吸取经验,帮助自己更好地进步。劳逸结合,你要清楚,能带来真正提高的,不仅仅是勤奋。2016年高考状元们普遍表示,他们很少熬夜,不会挑灯夜读,基本在11点左右睡觉,很注意劳逸结合。拒绝思维懒惰是比假装勤奋更困难的事情,然而一旦你开始转变,你会发现“用一根杠杆撬动地球”的秘密,你可以学得更轻松,也更高效。太多的同学忽视了这个问题,他们从来不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老师一问“懂了么?”他们就会随波逐流、异口同声地喊“懂了”。自认为“懂了”,学习过程即告停止。这样当然是不行的,学习是从认识到自己不懂,或承认自己不懂开始的,直到学习者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为止。一旦自己认为自己 懂了,不管是不是真的懂了,学习的过程就戛然而止了。建议学习不能不求甚解,没听懂的一定要在当时弄懂。如果在课堂上其他同学都回答听懂了,老师不知道有没有学生没听懂,为了不耽搁课程进度当然会继续后面的课程,同学们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会不好意思回答没听懂,但课后的时间老师都在,可以下课就去问老师,也可以到办公室问老师,更有甚者也可以问同学,总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