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浇出天下第一米.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河水浇出天下第一米   原阳大米历史悠久。早在东汉时期就是宫廷贡米,时人形容为“晶莹剔透,软筋香甜”。自1991年来,原阳大米先后获得国家“七五”星火科技博览会金奖、两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国际食品加工技术博览会金奖等各种国家级和国际级金奖,特别是建立了甚至能够左右全国大米价格的原阳大米市场后,更是声名鹊起,成了原阳县的一张名片。      从盐碱地到豫北小江南      河南省原阳县地处黄河中下游平原顶部,是远近闻名的“受灾县”。黄河的多次决口和改道使得原阳县人民饱受洪涝和盐碱之苦。“冬春白茫茫,夏秋水汪汪;遍地产盐碱,种地不打粮”的顺口溜,是当时原阳县的真实写照。   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原阳县人民开始了一波三折的脱贫致富探索。1952年和1958年,在人民胜利渠和红旗闸修建完毕后,当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引黄灌溉,可是由于水利上“以蓄水为主,只灌不排”的错误方针,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土地盐碱化面积不减反增,农业生产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引黄灌溉被迫停止。1968年,在原阳韩董庄引黄涵闸建成后的第二年,时任原武公社党委书记、有着“原阳大米之父”之称的乔永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发现:“引渠种稻,有灌有排”的方法可冲走部分盐碱,并悟出了“碱从水中来,还从水中走”的道理。这一“引黄稻改”的探索逐步获得成功。随后,1969年、1986年,随着原阳黄河祥符朱引黄闸、柳园引黄闸的陆续建成,“引黄稻改”也在全县全面铺开,“淤种结合,排灌结合,井渠结合,种稻与多种经营结合”的农业指导方针也初步形成,并成功试种了水稻。原阳县黄河大堤北80多万亩盐碱地得到黄河水的滋润后都变成了良田,水稻的种植规模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昔日贫困的盐碱地变成了稻米之乡,也成了名副其实的豫北小江南。      米水情深      原阳县夏季炎热,雨量多集中在6、7、8月三个月,光照时间较长,昼夜温差大,特殊的气候原因决定了原阳大米颗粒晶莹、软筋香甜等口感、质感的一流品质。特别是旧社会被原阳百姓称为“黄祸”的黄河,更是为原阳大米一流品质的形成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历史上,原阳县屡受黄河泛滥之苦。据统计,自东汉光武以来,该段决溢就达67次,并有4次形成迁徙。频繁的“黄灾”让原阳人饱尝了背井离乡的苦日子,但同时也为原阳县留下了大片的肥沃土壤。这片60公里长、15公里宽的肥沃土地中,钙、镁、铁等矿物质含量丰富,蛋白质积累多,成为原阳县名副其实的“黄金米带”。再加上原阳黄河段是著名的“地上悬河”,河内外高差达到5至9米,河水可以自流入田。   黄河水浇出的天下第一米,无论在口感上还是营养上,都是世界级的。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原阳大米就与当时驰名国内的泰国大米较过真,其各项指标经检验均超泰国大米。2008年,原阳大米更是与当时“不可一世”的日本“百元天价米”叫板,原阳大米富含蛋白质、淀粉以及铜、铁、硒等微量元素,其中铁的含量高出日本天价大米“一见钟情”近5倍,被科学家称为“生命元素”和“天然解毒剂”的硒元素的含量,更是国内、国外许多大米含量的4~8倍。      一波三折的发展路      随着大米种植规模逐步扩大,“中国第一米”牌子的逐渐叫响,原阳大米也成了原阳县的主要经济支柱。为进一步发展大米产业,1991年5月,原阳县在桥北建成了占地百亩、门面房达38000平方米、日吞吐量500多吨、年交易额3.6亿元、利税1800多万元的被誉为“中国北方第一米市”的大米市场,这个市场1999年还被农业部命名为“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   原阳大米产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然而,好景不长,“中国第一米”就遭遇了生存危机。一是商户管理不善,部分不良米商为追求暴利,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用食用油对陈、次、劣质大米上光,欺骗消费者,坏了原阳大米的名声;二是生产、加工环节管理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了市场大米品质的良莠不一,损坏了原阳大米的品质;三是由于前几年黄河中下游地区普遍干旱,许多稻田已经用不上黄河水,只好用井水灌溉,不但造成了大米成本的提高,而且也影响了原阳大米的一流品质。特别是2005年发生的“毒大米”事件,更是给原阳大米造成巨大的损失。   管理不善、生产加工环节的混乱,降低了原阳大米的信誉和价格,井水代替黄河水提高了大米成本。人祸加天灾造成了米农种植大米的积极性锐降,原阳大米的种植面积由高峰时期的40万亩很快减少到22万亩,也曾一度减至16万亩。到2009年才恢复到了26万亩。原阳大米种植面积的锐减直接导致其在全国大米市场上失去了话语权。大米卖不上价更加剧了原阳大米的生存危机。   情况危急,原阳县这张享誉全国的“名片”就要消失。原阳县委、县政府联合水利部门,共同拯救原阳米。   原阳县在2009年成立振兴稻米产业领导小组,计划用5年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