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泥泥狗”的前世今生
“泥泥狗”是一种在原始图腾文化下产生的独特的民间艺术,是淮阳县特有的民间工艺品,历史悠久。据说“泥泥狗”是为纪念伏羲、女娲抟土造人,哺育万物而制作的,被誉为“天下第一狗”。“泥泥狗”又称“陵狗”或“灵狗”,题材十分广泛,上至天上的飞禽,下至地上的走兽,可谓无所不有。“泥泥狗”造型怪异、神秘,有九头鸟,人头狗、双头狗、人面鱼,猴头燕、独角兽、多头怪、翼鱼、翼兽、人面猴、四不象、猫拉猴、草帽虎、怪狮、驮子斑鸠、鱼蛙、龟、蟒、蛇、狗、熊、蟾蜍、蜥蜴、豆虫、蝎子等等,还有各种抽象,变形的多种怪兽复合体共约200余种。
为了解“泥泥狗”的前世今生,我几经周折,才在淮阳县城北的白楼乡许楼村的村口见到了前来接我的许述章老先生,他有着“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等头衔,被称为“泥泥狗”忠诚的守望者。出现在我面前的他头发已花白,身穿一件大红的,已褪了色的唐装,骑着一辆旧的女式电动车。他十分热情地和我握手寒暄后,便骑着电动车在前边带路,领着我直奔他家。
老许的家离村口有半里地,紧靠着一个水塘边上。院子收拾得干净利落,一栋贴满白瓷砖的二层小楼坐落在院子当中,显示了主人生活的殷实和富裕。老许的客厅里摆满了形态各异的“泥泥狗”以及各种奖杯,奖状。老许用宏亮的豫东口音告诉我,他属兔,今年57岁,从他记事起,就跟着父亲,爷爷捏“泥泥狗”,如今,他从事“泥泥狗”创作的历史已有40多年。在执着的坚守中,老许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泥泥狗”专家。老许的妻子叫孙秀玲,属蛇,今年55岁,她说她出嫁前就会捏“泥泥狗”了,论起艺龄也有近40年了。许家有三个孩子,大女儿许鑫已出嫁,在省城郑州做生意;二女儿许?S也出嫁了,由于婆家离本村很近,她可以经常回家照顾父母;儿子许品初中毕业后就回家和父母一起捏“泥泥狗”,如今也是一把好手。
老许告诉我,他的这栋小楼有300多平方米的面积,基本上都成了他的工作室。楼下主要是上色和摆放成品,捏塑毛坯和晾晒主要在二楼。在二楼一百多平方米的空间里,摆满了捏好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排列整齐的“泥泥狗”坯模。我楼上楼下转了一圈,见他老两口的卧室已被“泥泥狗”给挤兑得只剩下十几平方米的空间了。看来,他老两口的主要精力现已全部放在了“泥泥狗”的创作上。
说起“泥泥狗”的历史,老许边给“泥泥狗”上色,边向我打开了话匣子:
要说这“泥泥狗”,它可是咱淮阳泥玩玩具的总称,由于它造型古朴,风格自然,因此很受人们喜爱。“泥泥狗”是用胶泥捏成的,题材以奇禽怪兽为主,种类繁多,极富神话色彩。“泥泥狗”最早起源于伏羲、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据说在远古时代,人烟稀少,环境恶劣。有一天,突然天塌地陷,整个世界上只剩下伏羲、女娲兄妹二人。这时,人们已从群婚过渡到对偶婚,伏羲又制定出了族内不能通婚的嫁娶制度。为了繁衍人类,兄妹只得求上天作媒。他们从山上推下两扇石磨,声称如果石磨合在一起,他们就成为夫妻,否则,仍为兄妹。结果,石磨在山下合在了一起,他们便结成了夫妻。所以,人们至今称伏羲为人祖爷,称女娲为人祖姑娘,而不是人祖奶奶。他们嫌自己生育太慢,就用泥捏制泥人。这些泥人晒干后,都能走动、说话、变成了人。逢到下雨天,他们来不及一个一个往屋里收,就用扫帚扫,所以,人有瞎子、瘸子等残疾人。因为是泥捏的,所以一出汗身上就有泥灰。
有一次,淮阳出现了连年大早,庄稼颗粒无收,百姓离乡背井。忽然有一天夜里,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阴云密布,一袋烟的功夫便下起了瓢泼大雨。人们都被雷雨惊醒,从门缝和窗户向外看,只见地里黑乎乎一片,全是“泥泥狗”,它们在地里来回走动,有的在犁地,有的在耙地,等到第二天天一亮,人们醒来一看,村外的地全都被犁好、耙好,就等播种了。大家十分高兴,认为是人祖爷显灵,于是人们纷纷到太吴陵敬香叩拜。从此,人祖庙的香火一年比一年旺盛起来。
老许告诉我,关于“泥泥狗”的传说都是老一辈人们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说法多了去了。就目前来说,“泥泥狗”是俺们淮阳的一张名片,也是俺们一家生活的主要经济支柱。别看俺人手少,劳动量可不小。现在俺把家里的5亩地也承包给别人种了,目的就是为了集中时间捏“泥泥狗”。现在一天两头摸黑,不眨眼也只能捏一百多个“泥泥狗”,而且都是小号的。如果是中号以上的,就捏不了那么多了。俺一家人一年下来,光“泥泥狗”能收入人民币近2至3万元。这在经济还不太发达的中原农村来说,已经很不错了。捏“泥泥狗”这活比种庄稼强,风刮不着,雨淋不着,太阳晒不着。活虽然熬人,但不受症,按城里人话说,俺这也该算农村中的白领啦。
从老许口里我了解到,“泥泥狗”的制作工艺有十几道。从选泥、捶打、碾压到揉泥、捏塑、修整、扎眼、压章,从晾晒、煮染、调色到描线、点彩等等,每一只“泥泥狗”在艺人的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