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文化中的水文化.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姆渡文化中的水文化   一座枯红色仿干栏式的现代化建筑,犹如一只展翅翱翔的鲲鹏,耸立在春意盎然的宁绍平原,显得十分醒目。一块高1.8米,长6.5米的匾额,悬挂在建筑物正中,上面镌刻着江泽民题写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8个大字。这里正展示着距夸700。年的新石器时代的辉煌一页。   位于浙江东部、杭州湾南岸的余姚市,有一个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村落遗址,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叠压着4个文化层,厚度4米左右,据C14测定,第四文化层的年代距夸7000年,被学术界公认为是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被命名为“河姆渡文化”。它展示的灿烂的原始农业文化,有力地证明:长江流域与尼罗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一样,是世界远古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又一摇篮。人类文明是以水的利用为基础而形成的,河姆渡文化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水文化”。   7000年以前的水稻灌溉   河姆渡遗址中发现太面积稻谷堆积层,平均厚度40~50厘米,总量约100。吨左右,可供400多人一年的口粮。经农学家鉴定,它是人工栽培的籼稻。在河姆渡文化遗址发现之前,中外学者一般认为亚洲稻作起源于印度,中国的水稻是由印度传来的。中日两国科学家用电子显微镜扫描等多种新技术,对河姆渡遗址出土的105粒碳化稻谷进行测试和分析,发现其中4粒是野生稻,从而证明河姆渡确实是中国稻作文化的发源地。这一发现,使我国人工栽培稻谷的历史提前了2000多年,比以往誉为世界最古老的稻谷(泰国奴奴克塔遗址出土胚早数百年。   有栽培稻谷,必有人工灌溉,最早的灌溉就是雨水的利用。   河姆渡遗址中还有170多件骨耜。骨耜用当时这一带大量存在的大象、犀牛等动物肩骨制成,中间打2孔,以绑扎棍棒(见图1)。这是一种“复台农具”。   余姚市从1 990年开始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成为浙江省推广这项技术最好的县市,其中动因之一就是:“等姚是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是人类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区,作为河姆渡的传人,更有义务率先推广应用水稻灌溉的先进技术。”      人类最早的“防洪”住宅      河姆渡遗址出土了1000多件木结构建筑构件。经鉴定它是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干栏式”建筑,其中最大的一幢长23米,面积达160平方米以上。下为成排的木桩,木桩上架设纵横交错的地梁,在地梁上敷设带有企口的地板,地板距地面08~1.0米,再在地板上采用榫卯构成“半楼式”木No   从遗址出土的61种动物骨骸、20余种植物遗存可以证明,今日西双版纳的生态环境,就是7000年前可姆渡人生活环境的镜子。遗址所在地面海拔高程仅1.0~1.2米,是宁绍平原地势最低的地域。可以推知,这片由滨海湖相沉积的陆地,当时地势不会高出海平面许多,加之那时气候温湿,雨量充裕,沼泽连片,这种带有“架空层”的住宅,既可防止屋内潮湿,下大雨时还能防止洪水进屋。这是人类最早的“防洪”住宅。      5600年前的水井      河姆渡遗址发现一口挖在池塘底部木构水井,距今已有5600余年,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口水井。它是由200多根底部削尖的木桩打入地下,组成一个直径约6米的圆形栅栏桩,中间是4排密集的桩木,形成边长为2米的方形木构井,其内侧各有一根粗圆木,榫卯联接构成一个“井”字形框架,以支撑4边井壁的压力,防止排桩向井内倾倒。   不知河姆渡人是否把它叫水井,又为何在池塘底部挖上这口井。也许,河姆渡一带遇上了特大干旱,河水干了,但先民们得到启示深的地方有水!于是就在池塘底部挖掘了一个大深洞,果然挖出了水。然而,洞口的泥壁常会塌方,于是找来了树木,削去枝杈,将树干两横两直地支撑在洞口,还用一些树干插在池塘内壁,于是这个洞不再塌方,洞中的水清澈如镜。   《周易》记载“木上有水,井”,千百年来人们百思不得解,“井怎么会是木上有水呢、”正是这口方形木构井的发现,才使这千古之谜彻底揭开。也许在五六千年以前,海潮是河姆渡一带的常容,又因常年雨量充沛,暴雨、洪涝常使水浑浊而不能饮用,木井的构筑使先民饮到了洁净的水。由此可见,古井是先人净化水、讲究饮水卫生的杰作。   6000年后的今天,人们不但打井汲水抗旱,而且打-井汲油了,人们不但能在陆上打井,而且打井打到海上去了。但是,其鼻祖还是河姆渡的那口井呵!   人类最9-的舟船   在河姆渡遗址的最底层出土了6支本质船桨和1只陶舟。   桨柄和桨叶用同一块原木削制而成,长63―92厘米,木柄上刻着各种斜线组成的图案,精细美观,桨叶呈柳叶状,阻力很小,大小和形状跟现代游船的划桨很接近。7000年前的木桨,不但在我国是首次发现,而且在世界上也属首例。有桨必有船,同一遗址还出土了一只陶舟。该舟长7.7厘米,高3厘米,宽2.8厘米。两头尖,尾部微翘,侧视形1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