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健康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根基.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流健康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根基   奔腾不息的河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载体,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伟大摇篮。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致使当今世界上许多河流都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这不仅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反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民族文化永续传承的根基。因此,要守护好民族精神家园,必须维持河流健康生命,重新构建入水和谐关系。      河流是人类历史文明的母体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本源。河流的这种生命特征,千万年来深刻影响了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塑造了世界范围内各具特色的文明类型。大量考古研究成果证明,人类历史童年的第一行脚印,即印迹于河流岸边。先人通过对河流表现特征与运动规律的最初感知,趋利避害,长期与之共存共生,形成了最早的农业,诞生了相应的科学技术、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人类由此进入文明之门。   河流文明是一种催生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倾向。人类受河流自然形态的精神塑造,使得纷争不已、相互隔膜的部落族群,逐渐获得标志性的文化认同,最终演化成了现代意义上的本土民族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   以黄河流域为例,早在“刀耕火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相继诞生了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裴李岗文化以及仰韶文化等。后来随着黄河反复淤积,原本是大海湾的华北平原被塑造成千里沃野,又孕育了广达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大汶口文化,从而推动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华夏民族由此进入国家之门。华夏民族增殖裂变,并与四周其他族群交融汇流,逐渐形成一个稳定的共同体。黄河自然形态的长期感染,为中华儿女塑造了百折不挠、血脉维系、一往无前、统一进取的民族灵性。显示了这条伟大河流卓越的孕育造化之功能。   河流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精神宝库。它们或是记录治国方略,演绎哲学思想,或是标量科技发展水平,鉴戒历史演进规律,浩若烟海,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社会学、历史学价值,也蕴含着深邃的美学价值。   如同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一样,河流本体的兴衰也决定着河流文化的兴衰。曾几何时闪耀璀璨光芒的巴比伦文明,后来沦落为“陨落的空中花园”;古丝绸之路上繁荣昌盛的楼兰国,悄然消亡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黄河流域无定河畔一度风景秀丽、气势恢宏的大夏国首都统万城,只落得满目荒凉,断壁残垣……这一幕幕文明没落的悲剧,无不是由于河流断绝、水源枯竭、气候变迁、生态严重失衡的结果,它们像沉重的历史警钟声在悠悠时空中回荡。      民族文化的永续传承呼唤维持河流健康生命      河流在孕育人类文明的同时,也书写了一部人与河流的关系史。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原始社会,古人“逐水草而居”,以渔猎为生,对大自然心存敬畏,把河流尊奉为神灵顶礼膜拜。因此,人与河流处于一种原始的和谐状态。   进入农耕文明时期,随着青铜器、铁器的相继使用,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尝试对河流洪水进行控制,并兴建了一些小型灌溉工程。由于此时人类改变河流能力仍很有限,所以在相当程度上保持了河流的生态平衡。   工业文明时期,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迅速提高,人类开始控制、改造和驾驭河流。在意识形态上,“人定胜天”思想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社会进步、生产规模、生活方式的变化,极大地刺激了人们从河流中获取财富的欲望。导致或加剧了河道断流、湖泊干涸、水质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河流生态危机。   河流生态危机,直接威胁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延续。由此,引发了人们“重新定位人与河流关系”的深刻反思。在我国,“把生态之水还给生态”的理念得到国家高度重视,先后实施了黄河、黑河、塔里木河调水以及生态应急补水等重大实践。展望未来,可以相信,随着人们意识的觉醒,一个河流生态文明时代正在翩翩走来。   生生不息的黄河是传承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根基所在,但同时,黄河也是一条极为复杂难治的河流。面对这种现实。人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于河流物质和精神双重价值的认识,重建人与河流和谐相处的关系,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以母亲河生生不息、万古奔流永续传承中华文明的伟大目标。 3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