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 2.5扁形动物门 09秋季.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物生物学 2.5扁形动物门 09秋季

扁形动物门 Platyhelminthes;重点和难点 ;(1)营寄生生活或自由生活。 (2)两侧对称。 (3)三胚层,具有较完善的器官系统。 (4)排泄系统一般由焰细胞(flame cell)和 排泄管构成(原肾管或原肾型系统)。 ;(5)神经系统包括1个脑。梯形神经系统。 (6)无体腔,器官之间的空隙充满实质组织。 (7)多为雌雄同体。 固定的生殖腺,生殖导管,交配、体内受精 (异体受精或自体受精)。 ;2.5.2 成虫的一般形态;(二)体壁 1. 新出现了中胚层。进化意义: 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促进组织、器官、系统分化。 加强了运动机能 使动物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效率进一步提高,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更趋发达,并向前端集中 因运动加强、神经和感官发达,使动物能更有效摄食,新陈代谢增强 中胚层形成的实质组织(parenchyma)能储存养料和水分,可提高动物对干旱和饥饿的耐受能力。 因此,中胚层的形成也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进化的基本条件之一。; 依生活环境不同,各类扁形动物的皮肌囊构造有所差异。 (1)涡虫的体壁 表皮细胞由外胚层形成,柱状,排列紧密,向外长有纤毛。腹面纤毛比背面的发达。 表皮细胞间有: 腺细胞 感觉细胞 成杆状体细胞 ; 成杆状体细胞产生的杆状体能排到体外,在水中成为粘液,可帮助纤毛打动,使虫体在粘液上滑行;还因形成了粘液有毒性,有捕食、防御作用。 ; 表皮内层是非细胞结构的基膜;基膜内是肌肉层(由外向内为环肌、斜肌、纵肌)。肌肉层和表皮共同组成体壁,并包裹全身形成皮肌囊。 还有连接背面和腹面的背腹肌。 ;涡 虫 横 切; (2)吸虫的体壁 适应寄生生活,皮层已无纤毛,也无成杆状细胞和杆状体。 ; 合胞体内有线粒体和内质网,有一些结晶蛋白形成的刺和胞饮小泡等。 ; 吸虫这种皮层结构起着对抗寄主分泌的消化酶的特殊作用,而且对吸虫通过体表吸取寄主营养物质和进行气体交换起着重要作用。 ; (3)绦虫的体壁 与吸虫的体壁相似。表皮是一层合胞体的皮层,其下是基膜,细胞体、细胞核移到了肌肉层下面。 ; 绦虫表皮层微绒毛的机能与高等动物肠粘膜表面的微绒毛相似。可通过微绒毛来直接从寄主消化道中吸收营养,并有利于在寄主消化道内的固着。 ;(三)扁形动物的实质;(三)扁形动物的实质;(三)扁形动物的实质;成虫;华 枝 睾 吸 虫 Clonorchis sinensis; 肝 片 吸 虫 Fasciola hepatica;猪带绦虫;2.5.3 幼体和发育;牟勒氏幼虫;2.5.3 幼体和发育;2.5.3 幼体和发育;(2)复殖吸虫的幼虫: 尾蚴:有尾、消化管、吸盘、排泄器官、头腺(位于头 部的1对单细胞腺体,因具穿刺侵袭作用,又称 为穿刺腺)。; 囊蚴是感染期,终末宿主(人、猫、狗……)因吃了未煮熟或生食含有囊蚴的鱼、虾等第二中间宿主而感染。 囊蚴经宿主胃、肠道消化液的作用而逸出,发育成为成虫,进行有性生殖,产卵。 ;复殖吸虫幼虫;吸虫生活史;(3)盾腹吸虫的幼虫: 侵入宿主后,有纤毛或无纤毛的幼虫,缓缓发育成为成虫。;(5)绦虫的幼虫: 刚孵出的幼虫具6个小钩(少数具10个小钩)称为钩毛蚴或六钩蚴。 ;绦虫幼虫;2.5.5 觅食和营养 ;觅食和营养 ;2.5.6 渗透调节和排泄 ;2.5.6 渗透调节和排泄 ;2.5.6 渗透调节和排泄 ; 体内寄生的复殖吸虫和绦虫的成虫与介质(宿主组织)等渗,原肾管无调节能力。; 扁平的身体与自身的体积相比,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这样就能使身体内部器官的所有部分始终保持与体表的接近,通过渗透作用,有利于气体交换和直接从体表排出代谢废物。 ;;涡虫的焰细胞 ; 除了皮肌囊的3层肌肉外,还有背腹肌,用以连接身体的背腹面,以维持扁平的体形。; 扁形动物的肌肉均为平滑肌。 涡虫:肌肉分布于表皮层之下。由外到内为环 肌、斜肌、纵肌。背腹肌。 吸虫和绦虫:外层环肌+内层纵肌 绦虫还有背-腹肌。 ;运动方式: 游泳(纤毛、肌波、尾) 滑行、爬行(纤毛、肌波、纤毛+肌波) 蛭样运动(肌肉+吸盘、小钩等前后附着器) ; 尚未产生专门的呼吸器官。呼吸作用依靠体表渗透进行。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