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宏观第5章-生物与环境--2-20121227
荒漠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那里烈日炎炎,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低于250毫米,气候干燥,自然条件极为严酷,动植物种类十分稀少。生活在荒漠中的生物既要适应缺水状况,又要适应温差大的恶劣条件。因此,仙人掌类的叶变成了刺,茎变得肥厚多汁;荒漠中的许多动物有昼伏夜出的习性。 MacArthur和 Wilson(1963,1967)在研究岛屿物种数量和岛屿面积时证明,岛屿上的物种数量是定居(Colonization)和灭绝的动态平衡。 它们还进一步证明,侵移和灭绝的速率是岛屿上现存物种数量的简单函数(图8-2)。新物种迁入岛屿的速率随着岛屿定居(Established)物种的数量增加而减少(因为岛屿上的潜在的侵入者越多,岛屿上新的物种组成就越少)。灭绝的速率是随岛屿物种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这个关于岛屿物种数量与岛屿关系的意义在于说明:灭绝的速率是岛屿面积大小的函数以及岛屿上物种数量(大岛屿的物种数量少)的函数。 因此,定居和灭绝之间的平衡就是岛屿面积大小之差。 碳是一切有机物的基本成分,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生物体内的碳都来源于大气中或溶解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无机环境中的碳以二氧化碳或碳酸盐形式存在,贮存于地层中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中也含有大量的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从土壤吸收来的水合成有机物,同时放出氧气,自然界中的碳就被固定到植物体内。食草动物吃植物,食肉动物又吃食草动物,植物体内的碳便顺着食物链转移到各种动物体内。另外,动植物在呼吸时,一方面在消耗体内的有机物,同时把二氧化碳放到大气中;动物的排泄物,动植物的遗体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这样,生物界中的碳又回到大气中。化石燃料是古代动植物固定的碳,它们在燃烧时,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从而使贮存在地层中的碳加入到碳循环中。人类对碳循环的主要影响是通过工农业生产,把大量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而产生温室效应。 1. 与味觉相关的基因功能丧失, 2. 大熊猫的初生幼子与其母亲体重之比是1/1000-1/1500。在胎盘动物中大熊猫幼仔重量与母体重量之比是最小的 * * * 沙尘暴的灾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风沙流的吹蚀与磨蚀。携带沙粒的运动气流(风沙流)的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使土壤变得贫瘠,农作物及各种设施遭到损害。 第二,流沙埋压。沙尘暴所经之处,其下部携带沙粒的风沙流遇阻减速,将大量的沙粒沉积下来,以流沙的形式掩埋农田、草场、公路及其他设施。 第三,破坏力强。破坏力巨大的大风可以袭击各种工农业设施,拔树毁房,吹翻火车和伤害人畜。 第四,污染环境。沙尘暴过程将大量的粉尘黏粒带至高空和对流层中,它们随风飘散可以达到几千公里以外,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 * * 三、生物多样性丧失及其原因 地质史上已发生过5次自然大灭绝 (Wilson,1989)原因: 地质变化和大灾变 地球又一次进入大灭绝时期 原因:人类活动 当代物种灭绝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1000倍 1个物种灭绝影响约50个物种的生存 大熊猫基因组图(2010.1) 大熊猫有21对染色体,基因组大小为2.4G,重复序列含量36%, 基因2万多个。经过对同源基因的分析发现大熊猫不喜欢吃肉主要是因为一个基因T1R1失活了,无法感觉到肉的鲜味 1. 栖息地丧失和片断化 2. 过度开发和利用 3. 环境污染 4. 外来种的引入 5. 农业和林业的品种单一化 6. 全球气候变化 生物多样性丧失原因 破 碎 化! 青藏铁路没有是否改变可可西里藏羚羊的迁徙路线和生活习性 黄河断流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几千年来也没有发生过象当今这20多年来频繁断流的现象。 黄河的首次断流出现在1972年,最初断流时间只有十几天,断流也不是年年发生。进入90年 代以来,黄河下游断流日趋严重,几乎年年断流,而且断流的时间越来越长,断流的河段也越来越长。母亲河还能哺育我们多久? 沙尘暴近50年的强沙尘暴在我国的发生率呈急速上升趋势 50年代共发生过5次; 60年代共发生过8次; 70年代共发生过13次; 80年代共发生过14次; 90年代共发生过23次; 从1999年到2002年三年 共发生53次!!! 我国沙尘暴频起与荒漠化扩展的步伐是一致的: 50至6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1560平方公里; 70至8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2100平方公里; 9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2460平方公里。 沙尘暴就是土地荒漠化的警报,而沙尘暴发生的频率与强度的增大,则是敲响了生态危机的警钟。 生物入侵 少数几个外来入侵种给我国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74亿元 某种外来物种进入新的分布区成功定居,并得到迅速扩张蔓延的现象 风眼莲入侵:昆明滇池 2005 2006 2004 互花米草在崇明岛的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