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部分序
我国考古学必威体育精装版研究提出,中国在青铜器、铁器时代之前的新石器晚期存在着一个大
量以使用玉器为主的时期,历经几千年。它,就是中国文明的起源时代。 在中国这片
土地上,自从有了人类的踪迹,玉石就成了他们须臾不可或缺的伴侣。他们在把玉石当作
工具的过程 中认识了玉石之美,玉石也便成了人们美化生活的饰物和珍宝。可以说,
对美的认识,也就是人类文明的起源。 人们大都知道,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上有一条
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但很多人并不了解,“丝绸之路”的前身就 是“玉石之路”
。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只有1600多年的历史,而“玉石之路”却有着6000多年的历史。
历史证明:我国边疆与中原、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与商贸交流的第一个媒介,既不是丝
绸,也不是瓷器,而是和田 玉。和田玉首开我国边疆与中原、东方与西方交流的运输通
道,在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远远超 过丝绸。而“丝绸之路”是后
来丝绸交易商人利用“玉石之路”这一古老的通道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和田玉是东西
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开路先锋。 古代新疆的和田玉是怎样跨越高山峻岭、戈壁山川到
达我国中原,又如何向西行进?中途经过了哪些中继站? “玉石之路”究竟是怎样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这些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研究的课题,深藏着许多迷人的奥秘。
大约3000多年前,新疆产玉点已不少,已有采玉和琢玉的部落,玉已大量流入中国内
地。《穆天子传》中周穆王 西巡的路线,也大致说明了当时新疆到中原地区“玉石之
路”的路线。这些神话传说和历史记载,不仅蕴藏着丰富的 历史遗迹,而且,透过这一
幅幅色彩斑斓的画面,与当今考古发掘的玉器相联系,我们可以清楚地窥探到黄河上、中
游的远古父系部落与昆仑北坡母系部落之间是怎样以和田玉器为载体沟通交往的。先民
们从昆仑北坡的和田一带向东 西两翼延伸,把和田玉运送到遥远的地方。于是,由近到
远,不断向东方和西方延长伸展,终于开拓出了一条最早的 和田玉运输线——“玉石之
路”。 这条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即是后来的“丝绸之路”。西汉张骞通西域,其
实走的就是玉石之路,他凿通的丝 绸之路实际上是玉帛之路。汉代在甘肃设置的玉门
关,以运输玉石而闻名,在汉以后的玉帛之路上更加繁荣。正如唐 代诗人杜甫的诗:
“归随汉使千堆宝,少答朝王万匹罗。”又如元代维吾尔族诗人马祖常所写:“采玉河边
青石子, 收来东国易桑麻。” 现代矿物学家、地质学家对和田玉进行认真的研究
后,得出结论,认为和田玉的成因与镁质大理岩和中酸性岩浆 岩侵入,两者发生交代作
用有关。和田玉属于“接触交代变质作用”的产物,在恐龙称霸地球之前数亿年,和田玉
就 已经出生了。和田地区河水中的玉石,是随着夏季河水的北流而离开昆仑山,到达和
田绿洲的。其原生矿,应当在昆 仑山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这个海拔地质风化比较严
重,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夏季融雪时,风化了的原生矿表层 破碎,崩落河谷,随着洪
水冲向下游。 1977年,新疆地质工作者在冰川消融后的季节,进山寻找羊脂玉矿点,
虽然未能找到,却在山谷中意外地捡到一 块重达158公斤的特级白玉(羊脂玉)。
寻找和田河源头玉矿的工作,由于艰难、危险,对工作人员的身体、知识和野外素质
的要求都非常高,这可能是 历次探索都徒劳无功的原因。 2002年6月底,中国社会科学
院考古研究所和我们中央电视台记者一起进行了一次“探 索玉石文化”科学考察,是我
国第一次大规模、全方位的对“玉石之路”源头进行的科学考察活动。
第一部分昆仑山
冠盖天下的和田玉,出自昆仑山;和氏璧、西王母的传说,出自昆仑山。
一·昆仑美玉 共工触不周山,天为之倾,女娲采五色石补之。古代的神话传说往
往有着惊人的预见性。我们不妨把共工的壮举 视为上亿年前喜马拉雅山的造山运动,这
一运动至今还处在活跃期。珠穆朗玛峰每年以两厘米的速度长高,这一现象 是两大板块
不断运动、挤压和撞击的结果。据考察,昆仑山与喜马拉雅山交汇之处也恰恰是两大板块
交汇所在。在板 块间巨大的挤压力量和地壳下岩浆不断活动的情况下,板块之缝隙中的
岩石形成了新的矿物结构,就是我们所谓的玉 石。 神话中所讲的不周山也就是我们
所说的昆仑山。昆仑山,也许是我国名山大川中最神秘的地方,它的形状,它的色彩更是
模糊不清。 珠峰,一年几次的攀登,天下第一可度可量。泰山不高,却一览众山小,
有诗为证;至于“黄山归来不看山”、 “自古华山一条路”,更是人人有目共睹,耳熟
能详。 而巍巍昆仑是个什么样?何以“巍巍”?谁又能道出个所以然? 昆仑山,
倒是和传说中的神仙老祖们联系得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