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冰点特稿第852期
冰点特稿第852期 寻找先生 本报记者 王晶晶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9月12日 12 版) 邓康延在为观众讲解晏阳初先生 王晶晶摄 10位先生站在展厅里,拥挤的人潮中,他们的身形显得有些单薄。毕竟,这只是用纸板做成的人形。但在9月2日这一天,却有很多市民到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为他们送行。印在纸板上的名字是: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 这些“先生”身后,正播放着关于他们的纪录片。片中,一个女声问:“你们了解胡适这个人吗?” “胡适?胡适?”一个身着校服的女高中生歪着头,疑惑地重复了两遍,“就是一个姓胡的人是吗?” 对于这样的结果,制片人邓康延并不太感意外。 20多年前,当他还是西安的一名地质工程师时 ,就开始对民国文化名人的结局感兴趣。后来,他改行做杂志、纪录片,拍过抗战老兵,收集过民国老课本。随着对民国历史了解越来越深入,他发现,曾经闻名于世的许多先生,如今不是被遮蔽,就是被忘却,就像“被一阵风吹了,神马都是浮云”。 两年前,邓康延和他的纪录片团队开始寻访这些民国先生的踪迹。最后,拍摄成果集成一部10集的纪录片以及一场历时16天的小型展览,展览的名字就叫“先生回来”。有人说,他是在为这些先生“招魂”。 “他们的背影,让我们看到这个民族的正面。”邓康延说。 9月2日闭展这天,40多位小学生站在先生面前,用稚嫩的童声合唱了李叔同的《送别》。这是邓康延为素未谋面的先生们送上的一份临别赠礼:“那是余音至今的民国歌吟,也是我们的悲欣交集的先生们渐渐远去的空谷足音。先生先生了百年,后生后知在此间。” 为什么这样有名的人,我们之前不知道? 展厅里,一个小男孩拉着母亲的手,经过展板上铺展开来的这些先生的生平介绍,抬起头说:“妈妈,我不知道他们。”“之后你会学到的。”母亲有些敷衍地告诉他。 实际上,这些人的名字,在教科书里毫不起眼。在摄制组一位年轻女编导的记忆中,“胡适”这两个字只是语文试卷中的一个干扰项:“《狂人日记》的作者是: A 鲁迅, B 胡适”。选择胡适,就失掉了两分。 甚至在胡适的家乡安徽省绩溪县上庄镇,这个人的名字也曾被遮蔽了很多年。当地一位中年乡镇干部指着胡适故居的方向,在镜头前跳来跳去,显得很激动:“我们那个时候知道这个人是文人,是个反动的文人。” “为什么这样一个有名的人我们之前不知道?”学者熊培云说,“我们知道更多的是鲁迅,像匕首、像投枪这样凌厉的一个姿态,而胡适那种很温和的姿态,宽容、追求自由的形象,为什么在我们的教科书上没有呢?” 邓康延一直有为这些民国先生立传的想法。2010年,为拍摄抗战纪录片,他和深圳一些志愿者去美国华盛顿国家档案馆查找抗战时期影像。在那些战火纷飞的片段中,屏幕上偶然会跳出几十秒难得安逸的无声画面:北大校长蔡元培和友人站在草地上,谈笑风生;胡适在北大红楼门口,和学者一一握手;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穿着长衫,笑容可掬,怀里还抱着个小娃娃。这些场景一下把他击中了。 那之前,邓康延恰好在云南腾冲搜罗到3本民国时期的老课本,这些小学课本的编纂者竟然是蔡元培等在内的民国知名学者。后来再去寻觅更多的老课本,张元济、胡适、晏阳初、陶行知、丰子恺等人的名字“哗哗哗”往前涌。邓康延觉得,20年前的想法现在已经成熟了,是时候该用影像为这些渐行渐远的先生立传了。 他首先选择了10位可以映照当下教育问题的民国先生。这些人中,有6位是大学校长,3位从事乡村教育,还有一位是崇尚独立自由的学者。 起初,摄制组的成员主要来自邓康延所在的深圳越众影视公司。一些朋友在酒局上听到这个拍摄计划后,也要求加入,其中就有国家形象宣传片总导演高小龙和《风声》的导演高群书。 高小龙是邓康延的陕西老乡,一直敬佩胡适。当他在饭桌上听邓康延说起这件事时,激动地用陕西话说:“康延兄,胡适谁都不许给,我来拍,不要钱都行!”拍大制作的高群书也要求加入。邓康延直给他泼冷水:“你们拍个电影都是几千万,我们纪录片一集也就几万元,很苦的。”可高群书说没问题,拍电影都快把手拍臭了,就喜欢拍这些纪实的东西。后来,他忙于新片无暇执导,但还是推荐了另一位导演。 最后,摄制组分成4个小分队,历时一年多,追寻这些先生的后人和学生,重访他们的故乡以及教学场所。拍摄素材剪成一部5个小时、10集的纪录片,在展览开幕那天首播。 这些影像连同铺陈在墙上的先生生平,让后来人唏嘘不已。一位南开大学校友现在才知道,创办南开的老校长张伯苓由于为国民党政府工作过,晚年被南开校庆拒之门外,甚至死后30多年里,骨灰5次迁移,也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