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证(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2.doc

血证(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2.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证(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2

血证(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症候要点 (一)气血(阴)两虚证 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疲乏无力,食少纳呆,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自汗盗汗,舌质淡红,少苔,脉细数。 (二)热毒炽盛证 发热,汗出,口渴,面赤头痛,口舌生疮,齿衄,鼻衄,皮肤瘀点,瘀斑,舌质红,少津,舌苔黄,脉眩数。 (三)痰瘀互结证 肋下癥积,按之坚硬,痰核,瘰疬,胸骨压痛,面色不华,低热,出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象涩或弦数。 (四)湿热内蕴证 发热有汗不解,头晕身重,腹胀纳呆,大便稀溏,关节酸痛,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滑数。 (五)脾肾阳虚证 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少气懒言,食少便溏,癥积,瘰疬,面色晄白,舌体胖,苔白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心悸气短 1.密切观察病情,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神色、汗出等变化,并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注意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饮食宜进补益气阴之品,如红枣、桂圆、赤豆等。禁忌大寒大热之物如葱蒜、辣椒、韭菜、狗肉、鳝鱼、虾等偏温之品;生黄瓜、生萝卜、生西红柿、柿子、生梨、蟹、小海产品等性寒凉之品。慎饮啤酒及各种冷饮。 4.遵医嘱艾灸,取穴内关、神门、心俞、膻中、厥阴俞等穴位。 5.遵医嘱耳穴压豆,取穴心、神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等穴位。 6.遵医嘱给予低流量吸氧。 (二)疲乏无力 1.嘱病人注意休息,不宜过多活动。病情稳定可适当活动。 2.进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食品,如山药、鱼类、枸杞、莲子等。食疗方:猪血肠、猪肝粳米粥。 3.遵医嘱艾灸,取穴足三里、关元、气海,或穴位贴敷脾俞、肾俞、足三里以调节脏腑气血功能。 4. 遵医嘱耳穴压豆,取穴心、神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等穴位。 (三)头晕耳鸣 1.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头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并做好相关记录。 2.重症宜静卧,预防跌扑,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严重者座椅、床铺避免晃动。 4.遵医嘱耳穴压豆,根据病情可选择肾上腺、皮质下、脑、神门、内耳等穴位。 5.遵医嘱艾灸,取穴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百会、脾俞等穴位。 6.评估跌倒坠床高危因素,落实防跌倒坠床措施。 (四)自汗盗汗 1.注意观察体温、心率、血压、精神、面色、出汗的部位、时间、性质和量,并做好记录。 2.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及时更换衣服,避免对流风直吹,以防外感。 3.饮食宜进食益气养阴之品,如雪莲果、荸荠,雪梨,山竹等,忌食辛温助热之品,如羊肉,鱿鱼,白酒等。自汗食疗方:大枣汤,盗汗食疗方:银耳大枣汤。 4.遵医嘱艾灸,取穴关元。 (五)发热 1.定时测量体温,注意伴发症状如出汗,面色,神志,二便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高热患者卧床休息,遵医嘱中药擦浴,头部冷敷等物理降温。 3.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为原则,并辅以各种新鲜的瓜果汁液以生津解热。 4. 指导患者多饮温开水,用漱口液漱口,中药汤剂宜温服,高热有汗烦渴者可凉服。 5.遵医嘱耳穴压豆,取穴神门、肾上腺、耳尖等穴位。穴位注射,取穴曲池、合谷。 6.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六)目赤头痛、胸骨压痛 1.注意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与持续的时间,伴发症状等。 2.轻症患者注意休息,勿劳累,痛剧则卧床休息,少活动,避免用脑过度。 3.病室环境要安静,光线要柔和,稍暗。 4.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疼痛的不同部位取穴,如太阳、印堂、头维、上星、百会、风池、风府、列缺、合谷、阿是穴等。 5.遵医嘱耳穴压豆,取穴脑、额、枕、神门、肝等穴位。 (七)齿衄、鼻衄、皮肤瘀点、瘀斑 1.观察出血的部位、色、质、量的变化及全身情况,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若见面色苍白、气息短促、出冷汗、四肢厥冷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2.齿衄者,注意口腔清洁,出血及饭后用中药液或淡盐水漱口。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胃肠积滞。 3.鼻衄者,大出血时应取坐位,头部仰起。鼻部置冷毛巾或冰袋,向鼻中隔方向压迫鼻翼止血,血不止者遵医嘱用干棉球蘸云南白药或三七粉纱条等填塞鼻腔,压迫止血。 4.指导患者平时注意口腔、鼻腔卫生,纠正挖鼻孔、剔牙缝等不良习惯。 5.保持皮肤清洁,不揉搓皮肤,避免磕碰。 6.凡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均不宜热敷、热熨、艾灸、推拿,以防出血更甚。 7.饮食宜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梨汁、荸荠汁、西瓜汁等,忌烟酒辛辣动火之品及过热过烫的饮食。食疗方:黄芪粥、鲜藕汁频服代茶饮。 8.遵医嘱耳穴压豆,取穴内鼻、肺、肾上腺、额等穴位。 (八)腰膝酸软 1.适当选用栗子、核桃、莲子、黑豆、芝麻、木耳、枸杞等补肾之品。食疗方:生地山药粥,枸杞粥。 2.适当锻炼,循序渐进。 3.遵医嘱艾灸,取穴肾俞、关元、三阴交、涌泉、命门等穴位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