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自然环境概况.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自然环境概况自然环境概况 地理位置 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七县(市)结合部,总面积km2,其中耕地面积5.75万公顷,地理特征大体为“七山一水二分田”;总人口73.90万人,其中乡村人口55.2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61‰。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主要水源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移民大县、河南省首批扩权县。辖4个乡(大石桥乡、毛堂乡、西簧乡、滔河乡),11个镇(荆紫关镇、寺湾镇、香花镇、九重镇、厚坡镇、老城镇、马蹬镇、上集镇、盛湾镇、金河镇、仓房镇),2个街道办事处(龙城街道办事处、商圣街道办事处)。 项目拟建厂址位于,总用地面积约,厂址地理位置见附图。 地形地貌 淅川县境北部元古界陡岭群、毛堂群分布地区为复式单斜构造,由于被大量岩体侵入而显得支离破碎。在毛堂群中有规模不大形态复杂的紧密褶皱;中部为荆紫关至师岗复向斜构造,南部大龙山至四峰山一带为复背斜构造,以褶皱为主;丹江河谷地及两岸为坳陷盆地构造。 淅川县境内地层走向为西北—东南。荆紫关柳林沟至东川以北地带分布有元古界变质岩系和不同时代的岩浆岩,以南依次出现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碳系的碳酸盐系和碎屑岩系;丹江、灌河沿岸主要为第三系和第四系的陆相砂岩、泥砂岩及河流冲积、山麓堆积层。 淅川县处于秦岭山系东南余脉的延伸地段,地形以山地为主。境内北、西、南三面环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南部丹江水库区为构造盆地地貌。盛湾乡西部与湖北省交界的秦山主峰跑马岭,海拔1086m,为境内最高点,九重唐王桥下的刁河滩,海拔120m,为境内最低点,县境地貌类型,可分为山地(大部分属于侵蚀剥蚀低山、残丘)、丘陵(主要为洪积垄岗)和河川平地(包括河谷阶地、河漫滩地和开阔盆地型的冲积平原)。 淅川县丹江口水库建有60万亩的无公害丹江鱼基地,并且每年的设置有禁渔期。2009年4月,根据淅川县水产科技局调查,通过连续6年实行禁渔,丹江口水库平均每年大约增殖鱼类、虾类、蟹类、蛙类等水产资源100亿尾(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000万元左右。 淅川县中药材种植品种较多,主要有桔梗、柴胡、丹参、花椒、木瓜、黄姜、板兰根、二花、丹皮、黄芩、天麻、灵芝。其中花椒20万亩;木瓜1万亩;桔梗0.52万亩;黄姜15.42万亩;丹参0.5万亩;板兰根0.6万亩;二花0.43万亩;柴胡0.35万亩;丹皮0.255万亩;黄芩0.3万亩;天麻30万亩;灵芝120万亩。 根据资料显示,淅川县小辣椒种植面积已达35万亩,特别是香花镇,被誉为“中国第一辣椒城”。 淅川县河流均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县境内河流多属山区型河流;河槽深、比降陡,洪枯流量变幅大。其境内主要河流有丹江、灌河、淇河等。 丹江:丹江为汉江最大支流,也是淅川县第一大河,源于陕西凤凰山,自商南县月亮湾入淅川境,流经荆紫关、滔河等9个乡,自香花乡西南入湖北省,至丹江口市注入汉江。全长378.6km,县内长116.6km,县内流域面积2616km2,河床宽500~1000m,河槽深6~16m,最大流量17100m3/s,最小流量16.1m3/s。 灌河:灌河为丹江最大的支流,源于河南省栾川县小庙岭,流经西峡,至槐树洼入淅川境,经上集至黄庄乡马磴注入丹江,全长254km,县内长40.9km,县内流域面积681.5km2,其主要支流有锁河、水田河等。河床宽250~800m,河槽深5~7m,最大流量6030m3/s,最小流量0.45m3/s。 淇河:属丹江支流,源于河南卢氏县花园东西,流经西峡县,从荆紫关李家坪附近入淅川境,经淇河庄、西簧,至东湾乡老君洞附近注入丹江。全长150公里,县境内长42km,县内流域面积302.8km2,河床宽约80~150m,河槽深3~10m,最大流量4350m3/s,最小流量0.02m3/s。 刁河:源出内乡县庙岗磙子岭,向南流入淅川县境,经厚坡、九重至唐王桥入邓县,至新野县注入白河。全长150km,淅川县内长31km,总流域面积1032km2,县内流域面积182.5km2。河床宽50~80米,河槽深8~12米,底坡降1/100~1/200,淅川县境内历史最大流量为1050m3/s,历史最小流量0.12m3/s。 根据淅川县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Ⅲ类水体。尾水, 3.1.5.2 地下水 淅川县浅层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由于大部分地区为山地,河床切割较深,地下径流一般由河川排泻转化为地表径流,因此,浅层地下水主要分布在丹灌两河沿岸平面地带和东南部垄岗丘陵区,丹灌平原浅层地下水平均每平方公里含水量为18.4万m3,储量占全县浅层地下水总量的26%;东南部垄岗丘陵地带浅层地下水每平方公里含水量12万m3,储量占全县地下水总量的7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为优化水资源配置,引汉江水北上,跨越江、淮、黄、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