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 燮 荣 整 脊 手 法 _
王 燮 荣 整 脊 手 法 :
=============================
发布时间:2008-08-16 10:51
第一节 王氏整脊手法的理论内涵
一 强调脊柱在人体生命中的重要地位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和“大梁”,它内连五脏六腑,外接四肢百骸。脊髓及其相应的神经更是连接大脑的信息枢纽和指挥全身的“第二生命中枢”。因此脊柱及其周围软组织健康与否对人的生命与健康关系极大。
二 脊柱病变乃多病之源
脊柱解剖结构的改变与力学平衡的破坏,是引发颈肩腰腿痛(运动系统疾病)及其它各个系统数十种内脏病变(所谓“脊柱相关疾病”或称“脊柱源性疾病”)的根本原因。因此脊柱病变乃多病之源。
三 脊柱病内外平衡失调理论
脊柱的力平衡系统由内外两个平衡系统组成
内平衡系统(骨性平衡系统,刚性平衡系统,静力性平衡系统)
由椎体-椎间盘-小关节-前后纵韧带+胸廓与骨盆组成
外平衡系统(肌性平衡系统,柔性平衡系统,动力性平衡系统)
由脊柱周围的肌群及其它软组织构成
内外两个平衡系统刚柔相济、相辅相成、协调作用,共同承担人体自身的中量及运动产生的各种应力,维持其力学平衡,并保证相应的神经血管畅通,功能正常,使脊柱成为一个既稳定又灵活的整体。
一旦上述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出现颈肩腰腿痛或多种脊柱相关内脏疾病。
关系:脊柱-软组织:电线杆-铁丝
脊柱-骨盆: 高 楼-基座
桅 杆-船体
治疗原则:内外兼顾、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筋骨并重。
王氏整脊手法的目地:矫正关节错位,消除肌肉痉挛,恢复和/或重建脊柱力学平衡,解除神经血管压迫,改善代谢,消除症状。
王氏手法的特点是:
1、理论上符合解剖学及生物力学要求;
2、手法精炼准确,高效轻巧,立竿见影,没有痛苦;(评审专家语)
3、一般情况下,只需1人操作,亦不需特殊设备
原则:
(一)精神放松,情绪平稳;
(二)肌肉松驰,没有抵抗;
(三)定位准确,复位完全;
(四)施术轻巧,安全无痛。
要求:
(一)体位科学合理;
(二)力学角度准确;
(三)手法精炼轻巧;
(四)1人独立操作(力求做到)
第二节.颈椎复位手法
一.卧位成角定点复位法
(一)人员:1人即可,不需助手
(二)优点:
1.患者平卧,心理平静,有安全感;
2.颈部伸肌及屈肌均完全放松。(坐位时总有部分肌肉不能完全放松)
3.由于床面限制,旋转角度最大不会超过45”,不易失手,不易导致医源性损伤。
(三)程序:手力牵引一成角调节--旋转复位
1.手力牵引
方法:双手颌一枕牵引,持续数分钟。 (利用患者体重作反牵引力)
目的:
(1) 颈肌属横纹肌(随意肌),特点是可随意支配而自由收缩,但易于疲劳。手力持续牵引之目的是使颈肌产生疲劳,以消除病理性痉挛,使其失去抵抗,以利颈椎复位。
(2) 持续牵引,使颈部两侧肌肉均保持在均衡的被动拉伸状态,整个颈椎各椎体犹如被“肌性小夹板”保护固定,小关节处于闭锁稳定状态,不致因复位手法而任意移位。
2.成角调节:
成角:
上段 (C1-2): 略低头(0-15“)
中段(C3-5):轻度屈颈(15-35“)
(3)下段(C6_7):中度屈颈(35-50“)
3.复位手法:
令患者轻轻自动侧向转头至最大限度。术者一手手掌托住枕部,拇指轻轻定位于患椎横突部(勿须用力按压或推顶!)另一手扶持下颌,双手协调调整屈颈度数,使成角落于患椎(指下会感到受力支点),再将下颌继续向一侧轻巧用力,顿挫旋转,并向后上方轻轻提拉-下,即可闻及“咔嚓”声响(拇指下可同时有关节滑动到位之感觉),复位即告成功。其余患椎可按同法逐--复位矫正。
(四)机理:
1.由于低头或屈颈,使相应颈椎节段曲折成角,该部颈肌松驰,失去拉伸力,相应椎体暂时失去保护而处于失稳状态,给该部手法复位创造了条件。(而其他不需复位之椎体仍在牵引保护之下,仍处于稳定状态)。
2.根据患椎所处位置高低,由低头及屈颈之度数来决定成角落点部位, (椎体高位一低位,屈颈度数小一大),医者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选择。
(五)体会:
1.患者仰卧,平静放松,有安全感,能较好配合。
2.颈肌放松,术者不需用过大暴力去克服因某些部位肌肉紧张而产生的抵抗,因而患者无痛苦。
3.屈颈成角于患椎,目的是使该椎体各关节处于失稳状态,因而只需轻轻旋转/提拉,即可复位,符合生物力学要求且能事半而功倍。
4.其他体位下(如坐位),某些节段(如中段)复位较易成功,而某些节段
(如枕一C1-2,C6-7 -T1)则复位往往较难。若欲达完全复位,则常常需用较大力量,并需辅以拇指/食指等用力顶推患椎,患者既感疼痛不适,术者也易因用力过猛而失手,若旋转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