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草地螟发生为害规律
草地螟发生为害规律和预测预报技术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05年11月20日 草地螟发生为害规律 分布 虫态特征 生活习性 发生区划 种群变动规律 影响因子 草地螟的分布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innaeus)( meadow moth),又称黄绿条螟、甜菜网螟,属磷翅目,螟蛾科。草地螟是一种世界性害虫。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亚洲大陆,我国近临的俄罗斯及周边国家的为害也很严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包括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北京、陕西、宁夏、青海等北方省(区、市)。 草地螟成虫形态特征 为小型淡灰褐色的蛾子,雌蛾体长8.7~12.Omm,雄蛾体长8.7~12.4mm;翅展20.1~27.0mm。前翅灰褐色,外缘有淡黄色小点连成一线,翅室中央有一明显的淡黄色菱形斑。顶角内侧前缘有一个三角形淡黄色小斑。静止时两翅叠合成三角形,复眼蓝绿色,触角鞭状。雌蛾腹部末端稍钝圆,雄蛾腹部末端稍尖。 雌蛾卵巢发育级别分级标准 1级:腹内有大量脂肪体,卵巢管呈透明状或卵黄沉积在1/3以下; 2级:腹内有较多脂肪体,卵巢管卵黄沉积在1/3以上或卵黄沉积已完成; 3级:腹内脂肪体明显减少,卵巢管内有大量成熟待产的卵粒或部分卵已产出; 4级:腹内脂肪体很少,卵巢管已萎缩或仅有少量遗卵。 草地螟幼虫形态特征 初孵化的幼虫身体淡黄色,老熟幼虫体长25mm,灰绿至黑色,头部黑色,体驱有明显的褐色背线,两侧有黄绿色的线条,腹部为黄绿色,每节各有瘤状突起两对,分列在背线两侧。 草地螟卵形态特征 椭圆形,长0.7~1.0mm,宽0.4~0.7mm。初产时乳白色,有珍珠光泽,后逐渐变为橙黄色,近孵化时为铅色。卵多数2 ~ 3粒覆瓦状或串状排列,也有少数单产的卵。 草地螟茧形态识别特征 茧长19.5~39.1mm,宽2.7~4.8mm,茧重46~297mg。茧白色,呈长筒形。茧上部有一羽化孔,口径略小于茧的直径,并有薄丝封口。茧下端略窄,中部略粗,底钝圆。茧外粘附细土或细沙粒,外观颜色与结茧处的土壤颜色一致。 草地螟茧形态识别特征 茧垂直于土壤表层,羽化口与地面平行,状似小的枯草(木)棍。 草地螟蛹形态特征 蛹长8~10mm,蛹重20~30mg,米黄色;尾片两侧圆形中间凹,各圆突上着生4根尾刺;雌蛹生殖孔在第8节,距肛门远。雄蛹生殖孔在第9节,距肛门近。 成虫生活习性 成虫比较活跃,飞翔能力较强,且有较强的趋光性和群聚性。多昼伏夜出,夜间飞翔、交尾和产卵,白天多在草丛或作物中隐蔽。成虫产卵时对气象条件、作物植被、地势土壤等都有较强的选择性,在气温偏高时,多选择高海拔相对冷凉的地方产卵;气温低时则选择在低海拔、背风向阳的地方产卵。在气温适宜(22℃—26℃)时,常选择小气候比较湿润的地方产卵,当环境不适宜时,则成群迁至他处。 成虫生活习性-补充营养 成虫羽化后需要补充营养,喜在低洼、背风向阳的荒地、杂草丛生的田间、地头,蜜源植物较多的坡地,吸食花蜜和水分。但糖醋液、糖酒液对成虫没有诱集力。 草地螟成虫生活习性-产卵 成虫产卵前期为4-5天,产卵高峰期在羽化后6-8天。高峰期产卵量占总卵量的84%。成虫多在20:00-24:00产卵,占总卵量的83%。 一头雌蛾平均产卵200粒,多的达430多粒,少的为1粒;一头雌蛾平均排卵100次以上,多者为133次,少的为1次。 草地螟成虫产卵的选择性 在不同植物上的卵量分布不同。成虫选择幼虫喜食的双子时植物产卵。作物与杂草相比,选择杂草产卵;杂草种类之间,选择藜科的灰菜、猪毛菜(沙蓬)、地肤(扫帚苗) 产卵;也喜欢在伞形花科、豆科、锦葵科、茄科、菊科等作物上产卵。单子叶杂草上落卵量少。作物间,以甜菜(藜科)、大豆(豆科)产卵多,玉米(禾本科)和马铃薯(茄科)上最少。在灰菜与作物共存时,灰菜是幼虫最喜选择取食的植物。 草地螟在田间不同植物上产卵量的调查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无论在何种作物田中,灰菜上的卵量均占各作物总卵量的50%以上。在甜菜田和大豆田,草地螟在寄主作物上的卵株率达到50%以上,其落卵株率虽然低于灰菜,但明显高于玉米和马铃薯的落卵株率(这两种作物上几乎查不到卵)。在未锄草的玉米田,90%以上的卵量均产在灰菜上;而在已锄草的玉米田中,玉米植株上面的落卵量较未锄草明显增加,但是幼虫数量仍然没有灰菜上的幼虫量大。 草地螟在田间不同植物上产卵量的调查表 在玉米和马铃薯作物田中平均每株落卵量不仅比大豆和甜菜作物田少,并且分布很不均匀,只有少数植物上面产卵;而在大豆和甜菜田中,在各种不同植物上均有一定的卵量。但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例如锄草后,草地螟产卵和部分幼虫可向作物转移,从而加重农作物的受害程度。因此,灰菜是成虫产卵和幼虫取食的最适寄主,大豆为适宜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