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提纲.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炮制学提纲.doc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组成部分之一。 中药分为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种商品形式。中药饮片处于中药三大行业的中间位置.在中医药中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中药材是指符合药品标准且除去非药用部位的原植物及动、矿物的商品药材。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成中药饮片以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 绪 论 第一节:概述 基本概念: 一、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 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要求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 求,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历史又称炮炙、修治、修事、修制。今多用“炮制”和“炮炙”。 《药典》---药材炮制系指将药材通过净制、切制、炮炙处理,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的需要,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 《玉函经》:证治总论例中药物用“炮炙” 《雷公》:书名用“炮炙”,正文用“修事” 《纲目》:药物是“修治” 《指南》:正文炮制“修事” 《蒙筌》:药物炮制称“制造” 《局方》:“修合” 经验有称“修制” 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 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中药炮制的基本任务 探讨炮制原理——炮制原理研究是炮制研究的核心内容 炮制原理是指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炮制作用,探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产生的理化性质改变,并因这些改变而产生的药理作用的改变和这些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从而对炮制方法做出一定的科学评价。 炮制工艺改革及创新 制定饮片质量标准 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 (一)中药的炮制是随着中药的发现和应用而产生的。 (二)火的发现和熟食方法的处理及应用是中药炮制形成的雏型。 (三)酒的发明与应用丰富了中药炮制的内容。 (四)陶器的发明与应用丰富和拓展了中药炮制的内容。 二、炮制的发展 (一)春秋战国至宋(公元前722-1279):起始与形成时期 1. 汉以前为萌芽阶段 ——《黄帝内经》:“治半夏”;燔治左角发。 ——《五十二病方》载有炮、炙、燔、煅、切、熬、酒醋渍等方法。 2. 汉代炮制技术的形成和发展 ——《神农本草经》:“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 “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 ——《伤寒杂病论》:“有须烧炼炮制,生熟有定,一如后法”,书中记载的炮制方法有蒸、炒、炙等30余种。有的还提出炮制要求。 3. 南北朝刘宋对炮制技术的归纳总结 刘宋·雷敩《雷公炮炙论》 ——总结前人的炮制经验撰写而成的。为我国医药 史上的第一部制药(炮制)专著。载 有方法有:蒸、煮、炒、炙、焙、 炮、煅、浸、飞、炼、露等。 4. 唐、宋为炮制技术发展的鼎盛时期 唐· 《新修本草》 ——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收载多种炮制方法。如煨、煅、燔、炒、蒸、煮、作糵、作曲、作豉等 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凡有修合,依法炮制”专章讨论炮制技术,并将炮制技术作为当时法定制药技术标准的组成部分,对保证药品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先秦至宋代炮制的发展: 形成系统的炮制原则 形成完整的炮制技术及要求 (增加新的炮制方法及技术) (二)金元\明时期(1280-1644) 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金、元时期炮制方法多。各医家特别重视药物炮制前后的应用,炮制辅料的作用。开始对传统炮制理论的论述,明代进一步系统整理,逐步形成传统炮制理论。 元·李东垣《用药法象》——“黄芩、 黄连、黄檗、知母,病在头面及手梢皮 肤者,须用酒炒,借酒力以上腾也。咽之下、脐之上,须酒洗,在下生用。大凡生升熟降,大黄须煨,恐寒则损胃气……。” 元·葛可久《十药神书》----“大抵血热则行,血冷则凝……见黑则止。”首先提出炭药止血理论。 明·陈嘉谟《本草蒙筌》——“凡药制造, 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火制四:有煅、有炮、有炙、有炒之不同;水制三:或渍、或泡、或洗之弗等;水火共制造者:若蒸、若煮而有二焉。余外制虽多端,总不离此二者。匪故巧美,各有意存。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脏仍仗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缓难化增益元阳,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致令平和,羊酥油、猪脂油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有剜去瓤免胀,有抽心除烦。大概具陈,初学熟玩” 明《纲目》:1892种药,330种有“修治”,20多种炮制方法。 明龚廷贤《寿世保元》:对炮制方法理论进行论述:“炒以缓其性,泡以剖其毒,浸能滋阴,炼可助阳,但制有太过不及之弊。” 明·缪希雍《炮炙大法》——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二部炮制专著。收载药物439种,简明标明出处、优劣、炮制辅料、操作程序、贮藏等,并归纳前人的炮制方法,称为“雷公炮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