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科举与状元浅探
河北科举与状元浅探 刘虹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石家庄:050091) 在科举时代,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科举登第的布局的不均衡,尤其是南宋之后,总体趋势呈现的是东南高西北低的登科走势。就河北而言,科举考试经历了一个唐代兴盛,宋代衰落,金元直线上升,明清两代在中上部稳步运行的态势。虽然河北的科举在全国并不算最显赫的,但是却也有着较为辉煌的业绩。在1300年的科举史中共诞生状元596人,其中有史可考河北的状元有47人,占全国总数的7.9%。连中“三元”的状元有18个,河北就占了4名,占总数的22.2%。还有一个奇特的史实:有名可考的中国第一个状元唐人孙伏伽为河北人,而清末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也产生于河北。 一、唐代处于盛世的河北科举及其浩大的状元阵容 唐代士子大多报考明经和进士两科,特别是进士科尤受士人青睐,故有“位及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之说。根据《畿辅通志·选举志》、《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唐摭言》、《唐语林》、《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登科记考》、《唐代墓志汇编》等,将隋唐河北科举考试的进士、明经登科者列出,经统计如下:唐代河北的明经占全国明经总数的35.95%,进士占全国总数的23.88%,[1]河北可谓科举大省。唐代已知姓名的152名状元中,河北省仅次于河南省(27人),有19人,占全国状元总数的12.5%。河北可圈可点的状元颇多: 孙伏伽为武德五年壬午(622年)科状元,为有史可考的中国的第一个状元,清河人,官至大理寺寺卿;崔液,戊申(708年)科状元,定州安喜人(今河北定县);载入《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国书法家大辞典》;李嶷 ,丁卯(727年)科状元,赵郡人,载入《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李琚,甲戌(734年)科状元,同年他又获得博学宏词科第一名, 顿丘(今浚县北)人;贾季邻,乙亥(735)科状元,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南)人;崔曙,戊寅(738)科状元,博陵(今安平)人;齐映,乙酉(769)科状元,高阳(今河间)人;崔元翰,辛酉科(781年)状元,博陵(今安平)人,被京兆府以解头(相当于后世的解元)荐送至礼部,次年,即建中二年(781年)辛酉科省试,状元及第,其后,又分别以第一名连登博学宏词科与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人称“崔四头”,他为中国历史上仅有的2个连中“四元”者之一。(横跨三科);卢 顼,己巳科(789)状元,范阳(今涿州)人;贾棱,壬申(792)科状元,浮阳(今沧州东南)人,其与韩愈、欧阳詹、李绛、李观、冯宿等诸多名人同榜,因多为当世才子,时称“龙虎榜”;李固言,赵郡(今赵县)人,壬辰(812)科状元;张又新,甲午科状元(814),深州陆泽(治今深县西南)人,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其以京兆府解头参加省试,27岁夺得状元,元和十二年(817年)又以第一名登博学宏词科,他成为中国历史上连中三元者,载入《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崔岘,辛酉(839)科状元,清河人;崔明允,庚午(730)科状元,博陵(今安平)人;李郜,辛未(851)科状元,常山人(今元氏县西北);孙偓偓偓7.7%。5位状元为:真定人:同同,元统元年(1333)右榜状元;永年人:李齐,元统元年(1333)左榜状元;遂州(今徐水县西北)人:王宗哲,至正八年(1348)戊子科以乡试第一、会试第一,殿试第一状元及第;武强人:牛继志,至正十四年(1354)甲午科左膀状元;肃宁人:魏元礼,至正二十年(1360)庚子科左榜状元。其中王宗哲为中国科举史上为数不多的“三元”出身之一,也是元朝32个状元里,仅有的一个 “三元”出身的状元。由于元统治者的科举、任官明显带有种族歧视的痕迹,所以王宗哲没有受到元统治者的重用,以至在来势凶猛的起义军到来之际弃官而逃。 元末文学家陶宗仪在他的著名的《南村辍耕录》一书中,提及李奇和王宗哲两位状元的操守问题:李奇死于农民起义军首领张士诚之手,由于李齐对元朝忠心耿耿,至死不肯下跪,以至被捶碎膝盖并遭剐而死,《元史》中把李奇列入《忠义传》。并盛赞他是大魁中的“不负所学”者。陶宗仪认为李琦要比王哲元有节操,王宗哲在起义军来势凶猛时弃官而逃,因而 “不足道”、“大亏臣节”。 纵观宋金元河北科举呈现出跌宕起伏的态势,究其根源,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两宋有状元112名,而北宋状元多出于河南(19名)、南宋状元多出于浙江(23名),首先是地利使然,北宋京城为开封,南宋京城为临安,很多举子出于京城,虽然不排除其中有冒籍者,但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事是难免的。再者,南宋王朝实行偏安政策,河北根本不在南宋版图之内,该地的举子自然不可能再到临安参加考试。 加之河北在经历了百余年接踵而至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和五代的战乱之后,河北的著姓势力衰落,他们原本占据科举及第的优势也丧失了。衣冠出走,士人南迁,学废庠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