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生态屏障区生态承载力研究-Cnki.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川滇生态屏障区生态承载力研究-Cnki

引用信息:本文原载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7 年第6 期第54-58 页 川滇生态屏障区生态承载力研究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1 1 1 2 3 陈江玲 ,徐京华 ,甘泉 ,徐庆 (1.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1756;2.四川省测 绘地理信息局,成都 610041;3.四川省第三测绘工程院,成都 610500 )2 摘要:利用供需模型对2010 年川滇生态屏障区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监测,通过计算分析 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数据,并构建供需平衡模型(ECCI)估算和评价区域的生态环境承载 力。结果表明:该区域主要以生态盈余为主且云南省的生态承载力优于四川省,其中处于生 态盈余指数均值达0.35,处于生态赤子的5 个县指数均值达 1.78,处于生态平衡状态的4 2 个县指数均值达0.97。从县域尺度分析发现:若尔盖县及红原县人均生态足迹均高达14hm / 人,区域内草地退化严重,处于严重超载。从生态承载力的构成分析发现:草地的人均生态 2 2 足迹达2.94hm /人,化石能源用地的人均生态足迹达0.452.94hm /人,均超出了生态承载力 的范围,出现了生态赤字,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此,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指数;川滇生态屏障区 中图分类号:F407.1;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995 (2017) 06-0000-00 0 引言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人口、经济、资源 环境协调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的需求与生态系统环境承受能力 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生态承载力研究正是解决资源-环境矛盾、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 [1] 重要方法,也是地理学、生态学和经济学关注的热点与前沿领域 。为了切实落实“大力推 [2] 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构筑生态安全格局,并兼顾生态文明建设 ,本文以 “两屏 三带”中的川滇生态屏障区为研究对象,运用供需模型计算研究区域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 通过比较二者之间的关系来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一些学者以不同尺度、从不同方面对 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如以省、市、县为行政单元对水资源、耕地、植被、草地、大气等 [3-7] 供需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本文通过计算分析生态承载力的结果以掌握川滇生态屏障区 的生态状况及变化特点,对屏障区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等都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该 数据可为国家、部门和地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 全屏障提供决策参考。 1 研究区域概况 川滇生态屏障区位于东经98°3′~104°58′,北纬26°32′~34°19′之间,地跨 2 四川、云南两省,由川西27 个县和滇北4 个县构成,幅员面积19.46 万km 。在地貌上表现 1收稿日期:2017-02-25;修回日期:2017-02-27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L01B00) 作者简介:陈江玲(1992—),女(土家族),贵州省铜仁市人,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遥感影像信息提取。 1 引用信息:本文原载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7 年第6 期第54-58 页 为青藏高原的东延部分,属于高山、高原地貌,整个地势由西北到东南逐步下降,平均海拔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