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脏体检xiuding20081021(ben)
诊断学;内 容;目 的;心脏检查(Cardiac Examination );心脏检查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一.视 诊;(一)胸廓畸形;;1.正常心尖搏动 正常成人:心尖搏动一般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处,距前正中线7.0~9.0cm。搏动范围相当于一个钟式听诊器胸件的面积(直径2.0~2.5cm)。 有一部分正常人:体胖者或女性乳房悬垂时心尖搏动不易看不见。 观察心尖搏动时应注意其位置、范围、强弱、节律等有无异常。;2.心尖搏动移位 (1)生理因素:受体型、年龄、体位、呼吸等因素的影响。 ①体型:超力型-心脏呈横置位,心尖搏动位 置可上移至第四肋间,距前正中线较远。 无力型-心脏呈悬垂型,心尖搏动位 置可下移至第六肋间,距前正中线亦较近。 ②年龄:婴儿与儿童心脏体积与胸廓容积之比,较成人为大,心脏近于横位,心尖搏动 可能在第四肋间,左锁骨中线之外???孕妇亦可。 ;③体位: 卧位时,心尖搏动可较坐位高一肋间。 右侧卧位 时,心尖搏动向右移1.0~ 2.5cm。 左侧卧位时,向左移2~3cm。 ④呼吸: 深吸气时,因膈肌下降,心尖搏动可下移至第六肋间。 深呼气时,膈肌上升,心尖搏动则向上移。 ;(2)病理因素 (a)纵隔移位的影响: 肺脏及胸膜病变→纵隔移位→心尖搏动移位 肺不张、胸膜肥厚→心尖搏动向患侧移位 气胸、大量胸腔积液→心尖搏动向健侧移位; ;(b).横膈位置异常 ①大量腹水、巨大肿瘤等腹腔病变使横膈抬高,心脏横位→心尖搏动向外移位 ②体型瘦长、严重肺气肿等使横膈下移,心脏垂位→心尖搏动向内下移位 ;(c)心脏增大心尖搏动如何移位?;(c).心脏增大的结果 (心脏因素使心尖搏动移至锁骨中线以外) ①右心室增大→心尖搏动向左移位 ②左心室增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③左右心室增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3.心尖搏动的强度和范围改变;(2)病理因素 (a)心尖搏动增强: 心肌收缩力增加或左心室肥大——见于严重贫血、甲亢,部分高血压患者 (b)心尖搏动减弱且弥散: 左心室扩张且收缩力下降——见于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 也见于肺气肿、左侧大量胸水、气胸 ;4.负性心尖搏动: 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粘连性心包炎(与其周围组织有广泛粘连)或右心室明显增大者(心脏顺钟向转位,左心室向后移位); (三) 心前区异常搏动1.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 —右心室压力负荷持续增加致右心室肥大 2.剑突下搏动 —右心室收缩期搏动(肺气肿或右室肥大)、腹主动脉搏动(腹主动脉瘤)以及消瘦者 ;;3.收缩期心底部异常搏动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扩张 胸骨右缘第二肋间:主动脉瘤、主动脉扩张;二.触 诊;医生通常以全手掌、手掌尺侧或指尖触诊。 触诊时,检查者先用右手全掌开始检查,置于心前区,然后逐渐缩小到用手掌尺侧(小鱼际)或示指、中指及环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以确定心尖搏动的准确位置、强度和有无抬举性。对于心尖搏动位置的确定,甚至可用单一示指指腹作最后确认。 震颤,心包摩擦感的检查:手掌按压胸壁力量要适度,不宜过大。多数用小鱼际触诊确定震颤的具体部位和时相。;(一)心尖搏动和心前区搏动 (同视诊,较视诊准确) 心尖搏动冲击手指的时间标志着心室收缩期的开始(常用以确定心动周期的收缩期或舒张期,以判断心音、心脏杂音及震颤出现于心动周期的时期)。 ;1.心尖部抬举性搏动 心尖部抬举性搏动乃是一种徐缓、强有力的局限性心尖搏动,将手指尖端稍用力地按在心尖处,心脏收缩时,可将手指端抬起且持续至第二心音开始,此被认为是左心室肥厚的一个特征性体征。 可见于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胸骨左缘抬举性搏动 此乃在胸骨体下段及其左缘肋间隙近肋软骨处,当心脏收缩时出现一个强有力而较持久的搏动,主要由于肥厚的右心室壁由前向右移动,搏动冲击胸壁所致。 检查方法:医生可握拳以小鱼际或直接以手指放在上述区域,心脏收缩时使手的接触部分抬起片刻。此是右心室肥厚的可靠体征,可见于房间隔缺损。 ;(二) 震颤(thrill) 触诊时手掌感觉细小振动 ——心脏器质性病变的体征 机制: 血液在心脏或血管内产生湍流所致的室壁、 瓣膜或血管壁振动,传导至胸壁。(同杂音) 特征: 部位、时相、意义 (表) ;30;(三) 心包摩擦感 机制:心包脏层和壁层由于纤维素渗出而粗糙,在心脏搏动时产生摩擦。 特征: ※心前区(胸骨左缘第四肋间为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