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可持续发展战略复习课
专题复习一 学习要求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方法 热点时事链接 2008年8月25日至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本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对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热点时事链接 第一条 为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本法所称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本法所称再利用,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 本法所称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 1.为什么要制订《循环经济促进法》? 环境、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节能环保意识淡薄、资源严重不足、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形势严峻,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十分突出,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小康、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国家在推动节能减排和环保,促进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 (1)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2)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开发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发展循环经济。 (3)加强法制建设,健全节能环保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强化监督管理。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选择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专题复习二 学习要求 1、理解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2、如何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的实施? 3、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及不足。 4、青少年在这一战略背景下该如何做? 1、理解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科技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第一生产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1、理解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2、如何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的实施? 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的实施就要加强科技的创新和教育的创新。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3、热点时事链接:列举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及不足。 成就:神舟系列飞船成功发射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 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 成功研制超级计算“曙光5000” 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修改义务教育法, 提出保证农村的孩子上得起学、上好学。 不足:科技的总体水平较低, 民族文化素质不高。 4、青少年在这一战略背景下该如何做? (1)热爱祖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报效祖国。 (2)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敢于提出问题;养成勤于动手,勤于动脑的习惯; 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 拓展训练 目前,我国在教育、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方面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是明显的。我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