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 李春青 第五章 宋金元文学批评.pptxVIP

中国文学批评史 李春青 第五章 宋金元文学批评.ppt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宋金元文学批评 第一节 宋金元的政治文化与文学 一、从武夫跋扈到文官政治 宋朝的文官政治 帝王的士大夫化 宋太宗:“朕性喜读书,考卷有益,不为劳也。此千卷书(《太平御览》),朕欲一年读遍,因思学者读万卷书亦不为劳耳。” 宰相多用读书人 范仲淹 欧阳修 王安石 司马光 苏辙 文天祥 文官知州 以文用人 蔡襄《端明集》卷二十二《国论要目》云:“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 二、从唐型文化到宋型文化 士人主体精神高度自觉 以道自任,用道来指导出处,衡量社会现象,规范诗文创作。 士人通过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彰显价值观。 理性意识高涨 经世致用,希望通过阐释古代的圣人之道使社会达到“三代之治”的理想状态。 强烈的怀疑精神,敢于突破前人成说 为证成己说,不尊重历史事实,完全以一己之见判断经传真伪 内圣外王的贯通 在外王方面:积极入世,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希望泽世济民,用儒道化成天下。 在内圣方面:开拓出“孔颜乐处”,恬淡自足。 三、宋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及成就 第一,各体并茂 宋文:唐宋八大家中占六席 宋诗:诗人多,作品多,形成独特的审美典范——宋调 宋词:扩大词的书写范围,提升词的精神品味——婉约派和豪放派 第二,议论和文人趣味浓厚 各体文学都充满议论色彩 “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以诗为词,以文为词 人文气息和书卷气 第三,复古与新变相协 把圣人作为衡量文学创作的标准 复古不是泥古,有强烈的主体意识 强调文学创作要自成一家 第四,经世与超然并行 经世致用,重视文学的教化功能 不执著于功名利禄,超然对待仕宦沉浮和荣辱得失,表现出平淡深邃的精神境界 双重价值观:陶渊明与杜甫 杜甫:忧国忧民,“一饭不忘君” 陶渊明:恬然淡泊,逍遥自适 第五,破体与尊体相鸣 不拘泥于各文体的自身规范,各文体相互渗透 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文为词、以文为赋 第六,雅俗互化 一方面,宋人勤读书,重内在世界的超越,追求精神上的雅趣。 苏轼《于潜僧绿筠轩》云:“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另一方面,宋代士人多出身底层,他们经常在文学中描写日常生活中的俗事物。 宋人经常采俗语、街谈市语入诗文,但是并非随意采用,而是经过了心灵的浸润和陶染。 周紫芝《竹坡诗话》记载苏轼云:“街谈市语,皆可入诗,但要人熔化耳。” 第二节 宋金元时期的文学批评概述 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宋初:继承韩愈“文以明道”的思想,提倡易道易晓的古文创作 庆历年间:欧阳修等人从理论上修正了唐代古文家“重道轻文”的偏颇,奠定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正确方向。 从神宗熙宁、元丰时期开始,经过苏轼、黄庭坚及其追随者的努力,宋代诗文革新运动逐渐发展出典型的宋调。 宋初 柳开、王禹偁等人矫正五代文风,拉开了诗文革新运动的序幕。 柳开:古文诗传达孔孟儒学的工具 反对故作艰深的文辞,提倡用接近口语的散体文来传达孔孟之道 王禹偁:文章主要是圣人用来传达道理和心志的,所以应该易道易晓,而不是难道难晓 柳开: 重道轻文 “文章为道之筌也,筌可妄作乎?筌之不良,获斯失矣。女恶容之厚于德,不恶德之厚于容也。文恶辞之华于理,不恶理之华于辞也。” 庆历年间 范仲淹:文章关乎教化,把革除西昆体文弊当作推行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五代以来的悲哀之音表示不满 提倡一种“与时消息”的现实主义文风,反对无病呻吟的空洞文学。 欧阳修: “道胜则文不难而自至也” 诗“穷而后工” 作家深入体验社会生活,洞察时政利病与世态人情,由真情实感发而为文 反对华而不实的迂阔之论,“道”要能付诸实践解决当时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反对重道轻文,认为只有“事信言文” 的文章才能够传之久远 梅尧臣 论诗主张因事所激,有感而发,具有刺上磨下的现实功用。 首倡“平淡”之说 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神宗熙宁、元丰时期 文学观念可分为三派 一是以“三苏”父子为代表的文学家文论 二是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政治家文论 三是以周敦颐、二程为代表的道学家文论 苏洵 反对无病呻吟,认为天下之至文乃是作家因所闻见,真情鼓动于胸不得不发的产物 “养气”说:强调人生阅历、增广见闻对古文创作的重要性 苏轼 强调文学的适用性,提倡“言必中当世之过” 论文崇尚“平淡”之美 重视文辞技艺的价值,提出道艺并重的文艺思想 争论:如何看待苏轼文学中的“破体”现象 支持者: “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他拓宽了诗词的表现领域,开创了一种新的诗词写作范式 反对者:苏轼的“破体”导致了宋诗的文字化、议论化的弊端,也遮蔽了词的“协和韵律”的属性。 黄庭坚 江西诗派的鼻祖 注重作家主体精神的修养,强调读书穷理 注重诗法,曾提出著名的“点铁成金”与“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