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并椎管内及椎旁脓肿的护理.docVIP

感染性心内膜炎并椎管内及椎旁脓肿的护理.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感染性心内膜炎并椎管内及椎旁脓肿的护理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感染性心内膜炎并椎管内及椎旁脓肿的护理 河南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感染科 471000   贾玉枝 郭爱霞 许俊钢   【摘要】 目的 通过本例病人,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水平。 方法 总结本例患者治疗护理过程,提高观察病情水平及护理能力。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并椎管内及椎旁脓肿 护理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5岁,农民,以“间断高热、腰痛1月,再发伴头痛1日”为主诉入院,1月前患者劳累后出现寒战、高热,最高体温41℃,发热时伴腰背部疼痛,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具体不详)后出院。入院前患者无诱因再次出现寒战、发热,最高体温38.5℃,发热时仍伴腰背部疼痛,并出现头痛等,患者神志清,精神差,饮食减少,大小便无明显异常,夜眠差,体重无明显变化。查体:T 38.0℃,P 80次/分,R 20次/分,BP 90/60mmHg,腰骶部有压痛。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 28.67times;109/L ,中性粒细胞94.9%,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中性分叶核粒细胞93.0% ,淋巴细胞 3.0% ,单核细胞 4.0% ;降钙素原: 31.4 ng/ml; 超敏C反应蛋白189.9mg/L;C反应蛋白121mg/L;血细胞沉降率80mm/H;肝功、生化、抗 “O”、类风湿因子、凝血功能正常;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阴性;三次血培养均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胸部CT:1.双肺散在炎性机化灶,2.双下胸膜增厚,左侧胸腔少许积液,3.纵膈小淋巴结显示;心脏彩超:二尖瓣赘生物形成,二尖瓣前叶瓣下腱索断裂,二尖瓣返流(中量)主动脉瓣赘生物形成,三尖瓣返流(中量)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头颅MRI:双侧小脑、右侧丘脑、双侧额顶叶皮层下多发异常信号;腰骶部MRI:1.L4/5椎间盘及相邻椎体、S1椎体后缘破坏,椎旁及椎管内硬膜外类椭圆形、梭形异常信号,L4、5椎体水平竖脊肌异常信号;2.L1-S1椎体前缘骨质增生 ;3.L1/2、L2/3椎间盘向前突出,L5/S1椎间盘向后膨出。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并椎管内及椎旁脓肿形成。经内科保守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心外科行换瓣手术,现病情好转出院巩固治疗。   2护理   2.1 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活动,给予氧气吸入降低心肌耗氧量,以减少回心血量和减少赘生物脱落,从而减少栓塞出现的机会;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新鲜,减少探视。同时注意翻身动作,采用轴线翻身法以免引起脊柱更广泛破坏。   2. 2 发热时给予冰块冷敷、温水擦浴降温。给予全流或半流质饮食。 热退后,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而易消化的饮食,以增强抵抗力和补充机体的消耗。加强口腔护理以增加食欲。   2.3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患者有无皮肤瘀点、指(趾)甲下出血、Osler结节等皮肤黏膜病损;注意观察有无脑、肾、肺、脾和肢体动脉等栓塞及脊柱受损的表现,   2.4 根据药敏应用替考拉宁加莫西沙星针加强抗感染治疗,观察用药效果,告诉患者病原体隐藏在赘生物内和内皮下,需坚持大剂量全疗程较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才能杀灭,严格按照时间点用药,以确保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注意保护静脉,由于治疗周期长,需要手术,该患者直接用picc置管,避免多次穿刺而增加患者的痛苦。注意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并及时报告医师。   2.5 正确采集血标本 :根据医嘱采集血标本,选择合适的试管、时机、量,血培养标本消毒范围要大,连消两遍,注意无菌操作, 每次采血量10~20ml,做需氧和厌氧菌培养,至少应培养3次。告诉患者反复多次大量采血的必要性,以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   2.6 健康教育: 患者可因病情重,疗效不佳,花费巨大而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讲解治愈患者案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关心体贴患者,评估患者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调整患者的心态,帮助患者及家属消除不良心理,争取手术时机。   3 讨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最常受累的部位为瓣膜,但间隔缺损部位、腱索和心壁内膜也可感染[1]。大部分见于心脏有基础病者。本例患者心脏正常何以发生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其机理不完全清楚,文献报道可能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有关;这些细菌毒力强、繁殖快、数量多,具有高度侵袭性和黏附心内膜的能力,金黄色葡萄球菌攻击正常组织方面有特殊的毒力[2]。原发性椎管内硬膜外感染来源于血液传播,血培养对于本病来说是较为敏感的指标 ,阳性结果能指导抗生素的应用;文献报道脊椎感染最常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约 50%~80%[3]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