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增长方式.ppt

第八讲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增长方式.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讲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增长方式

* * 结论: 1.日本在较长时间内,有大批从农村转向城市的廉价劳动力。 2.高储蓄率。 3.日本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充分利用国内资本,避免了过多外资对本国经济的控制。 * * 丹尼森对美国增长要素的经济贡献分析 1,劳动成为最重要的增长因素:从1929年到1969年的40年中,美国劳动投入贡献占国民收入增长率38.7%; 2,知识增进:1929至69年美国国民收入增长率中知识进展贡献占比27% 3,资本投入:美国资本投入量增加的贡献占国民收入增长率的14.7%; 4,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效益贡献率占国民收入增长率的10.6% 5,资源配置改善:资源配置的改进贡献占国民收入增长率的8.8% 丹尼森特别指出: 知识增进是长期内真实的生产率提高的基本因素。 * * * * * * 丹尼森的主要结论:增长作用要素 就业人数和他的年龄—性别构成; 包括非全日工作的工人在内的工时数; 就业人员的教育年限; 资本存量的大小; 资源配置,主要是指低效率使用劳动力比重的少; 规模经济,以市场的扩大来衡量; 知识进展。 * * 中国的经济增长源泉 王小鲁樊纲等,《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跨世纪的回顾与展望》,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其中 其中 1953-1978 1953-1960 1961-1978 1979-1999 1979-1990 1991-1999 GDP增长率 4.30 6.63 3.31 8.30 8.50 8.10 资本 2.55 2.90 2.40 5.10 4.85 5.45 其中 储蓄 (+1.0) 资本形成效率 (+1.2) 外资 (+0.3) 劳动 0.84 0.84 0.84 0.81 0.99 0.48 人力资本 1.08 0.58 1.32 0.93 1.32 0.40 因素贡献合计 4.47 4.32 4.56 6.84 7.16 6.33 农村工业化 0.40 - 0.58 0.83 1.09 0.49 城市化 0.17 0.73 -0.08 0.50 0.57 0.40 其他 -0.74 1.57 -1.75 0.13 -0.32 0.88 生产率贡献合计 -0.17 2.31 -1.25 1.46 1.34 1.77 * * 先行工业化国家的不同增长阶段和相应增长模式 增长阶段 主要内容 驱动因素 主导产业 增长理论 1. 早期增长 18世纪后期-- 机器代替手工劳动 资本积累 重化工业 哈罗德-多马投资驱动增长模型 2. 现代增长 19世纪后期-- 效率提高 技术进步 服务与工农业的一体化 索洛的新古典外生增长模型 3. 信息时代 20世纪后期-- 用信息通信技术改造国民经济 由信息技术改造强化了的诸产业 信息通信产业 新增长理论的内生增长模型 经济增长阶段与增长理论的演进 * * 为什么转变不过来!? 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和先行工业化国家早期增长模式 旧体制遗产的驱动: 1)政府保持对重要经济资源的配置权力, 2)以GDP增长为主的政绩标准, 3)财税体制缺陷, 4)要素价格扭曲,使各级官员易于回到传统增长模式 * * 增长动力的源泉与影响因素: 劳动量的变动:数量和时间(劳动制度) 资本量的变动:投资、储蓄(人均、人力资本) 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 全要素生产率一般衡量的是技术进步状况, 由于无法直接观察到,又叫索洛残差(值) * * 全要素生产率的生成 对经济成长的3个核心因素的分解 DY/Y   = a DK/K + (1-a) DL/L +  DA/A 经济增长率      资本的效果   劳动的效果    技术的效果         (a资本分配率,1-a劳动分配率) 将表示技术水平的A,称为全要素生産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 TFP表示除资本与劳动之外的所有要素的效果 逆向的计算方法 根据GDP(Y),资本积累(K)、劳动(L)数据,计算各自的变化率 (DY/Y, DK/K, DL/L) 根据工资总额(WL)与名义GDP(PY)数据,计算a。(1-a =WL/PY)。 根据a和其他要素变化率,求DA/A * * (参考)成长核算方法的形成与使用 考虑下面的生产函数:(A=TFP)   Y = A×F(K, L) (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