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甘井子区2014 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分析.docVIP

大连市甘井子区2014 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分析.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连市甘井子区2014 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大连市甘井子区2014 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分析 王丽娜(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疾控中心 116033)   【摘要】目的 为了解甘井子区销售食品中主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水平和趋势,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范围和可能来源,掌握和分析我区食品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各类食品生产、销售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预警食源性疾病爆发和食品安全隐患,掌握主要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为采取相关的监管措施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集销售食品4 大类110 份样品,按照《2014 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要求进行采集。 结果 在辖区内51 处食品经营场所共采110 份样品,检出带有致病菌样品7 份,总检出率为6.36%。 结论 检测结果异常的7 份样品均为微生物检测指标,提示辖区内应继续加强食品风险监测工作,减少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食品 食源性致病菌 风险监测【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546-0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食品安全法》确定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食品安全问题是密切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的重大问题。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可为制定有效的食品监管措施提供实验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样品的种类及来源:对辖区内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餐饮店、洗浴场所、个人住家及学校幼儿园食堂等共51 处食品经营场所进行监测,采集样品110 份,检测项目440 项次。   1.1.2 监测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共采集样品24 份,检测项目90 项,合格率为100%;食源性致病菌共监测采样86 份,344 项,检出7 份异常结果,分别为3 份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3 份副溶血性弧菌,1 份腊样芽孢杆菌,样品致病菌检出率为8.14%。   1.1.3 样品采集与运输 采集前组织采样人员进行方法的培训,散装食品均有销售方自带的包装,定型包装不另外包装,样品保持冷藏4℃运输。全部为当天采样当天检验。   1.2 检测依据《2014 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   2 结果全年共监测样品110 份,检测项目440 项次,检出食源性致病菌7 份结果异常,检出率为6.36%,其中在2 份调理肉制品以及1份冷冻肉糜制品中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3 份生食贝类水产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 份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检出腊样芽孢杆菌。   食品安全监测场所:大型商场超市5 所 取30 份样品,异常2份,检出率为6.67%。小型超市6 所 取6 份样品,异常0,检出率0。农贸市场5 所,取29 份样品,异常4 份,检出率为13.79%。餐饮经营场所19 所,取19 份样品,异常0,检出率0。网络购物4 所,样品4 份,异常1 份,检出率25.00%。学校及幼儿园食堂4 所,样品14 份,异常0 检出率0。洗浴场所3 所,取样品3 份,异常0,检出率0。个人住家5 所,样品5 份,异常0,检出率0。合计51 所,110 份样品,异常7 份,检出率6.36%食品安全样品检测结果: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24 份,检测96 项,异常0,检出率0。食源性致病菌86 份,检测344 项,异常7 份,检出率8.14%。合计110 份,检测440 项,异常7 份,检出率6.36%。   3. 问题及探讨1. 目前我们所开展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存在协调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实验室虽然从某种食品中检出致病菌,也在第一时间出具了检测报告,但工作衔接上看没有快速阻断传染源的效应,问题食品没有在第一时间下架、停售、召回,生产厂家也未能及时整改。国家风险监测只是预知了哪些食品的致病风险高,而对检测结果没有充分利用好。   2. 由于我区地域广、人口多,在保证监测样品能够反应全区食品风险真实性的情况下,建议监测点的选择具有分散性,要特别注意城乡结合区域。   3. 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监管,一方面加大抽检频次,另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商户卫生意识,提高农贸市场整体的食品流通环节的卫生状况。   4.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购物成为新宠,从检测结果上看,致病菌的检出率是最高的,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加大对网购食品的监管力度,规范网购市场,不要使其成为监管盲区,保证各个渠道的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1] 彭志丽, 蒋卓勤. 我国部分常用食品添加剂及其使用现状[J]. 热带医学杂志,2007,(11):1139-1142.[2] 韦宁凯.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32-36.[3] 杨柳青, 宋克云, 苏良. 长沙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