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谷刺滞针术治疗脑卒中弛缓性瘫痪的临床观察-长沙医学院.PDFVIP

合谷刺滞针术治疗脑卒中弛缓性瘫痪的临床观察-长沙医学院.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合谷刺滞针术治疗脑卒中弛缓性瘫痪的临床观察-长沙医学院

2010年湖南省针灸学会学术年会 分布,通督化瘀”的原则,采用“以经刺皮”的针法。踝三针的三个刺激点均位于下肢膝 关节以下的踝关节附近,相当于足三阳经经脉的本部,操作时针尖所达部位为皮下,此 处正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刺之可通过刺激皮部来疏通经络气血,调整相应经脉之气 及与之相联属脏腑的功能,起到祛邪扶正、治疗疾病的治疗作用。 夹脊穴在解剖结构上位于脊神经后支从脊髓分支处,接近脊神经根出处,针刺可直 接刺激受压神经,从而使神经释放一定的化学递质,以阻断神经纤维的传导,改善局部 血液循环,增加神经组织对氧的利用和缺氧的耐受性, 特别是增进对神经组织的血液 供应,消除或减轻突入椎管内软组织的炎性或压迫性水肿的作用,从而在化学递质作用 下起到消炎镇痛作用。从脏腑经络理论来看,夹脊穴所在恰是督脉与膀胱经经气外延重 迭覆盖之处,夹脊穴于此联络沟通二脉,具有调控二脉的枢纽作用,针刺夹脊穴能起到 调节两经气血、舒筋活络、解痉镇痛、疏通局部经气的作用。 参考文献 【l】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M】.人比卫生出版社.2004,2:362 [2】罗跃嘉.简化NcGili疼痛评分表的临床应j{j评价【J】.中国康复.1992,7(4):160·164 【3】余维毫.介绍一种腰椎功能评定方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忠.1998,13(5):214—215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人学出版社.1994:201-202 合谷刺滞针术治疗脑卒中弛缓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徐文峰李金香(指导) (湖南中医药人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长沙410007) 【摘要】目的:观察合谷刺滞针术治疗脑卒中弛缓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l例脑卒中弛缓 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均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案作为基础治 疗,治疗组25例采用合谷刺滞针术,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针刺。以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ahel 指数评分)、综合功能状态(欧洲脑卒中量表积分)为观察指标,于治疗前、疗程结束时分别对两 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综合功能状态(ESS) 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改善程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种治疗方法对脑卒中弛缓 性瘫痪患者均有较好的综合疗效,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针刺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 良反应发生。结论:合谷刺滞针术能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综合功能状态,治疗脑卒中 弛缓性瘫痪的综合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是临床治疗脑卒中弛缓性瘫痪的—种可行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脑卒中;弛缓性瘫痪;合谷刺;滞针术:临床观察 134 2010年湖南省针灸学会学术年会 脑卒中多见于中老年人,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为发病高峰,是一种发病率 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笔者采用合谷刺滞针术早期干预, 对于改善脑卒中迟缓性瘫痪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综合功能状态取得明显效果,现将 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拿康复科、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均符合纳入标准,按就诊时间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 平均年龄64.81士8.50岁,缺血中风25例,出血中风1例。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O.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llJ 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2J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脑卒中中西医诊断标准者;②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脑出血或脑梗塞的住院 病人;③偏瘫肢体肌力、肌张力低下者;④年龄40.75周岁的首次中风病人,性别不限; ⑤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无严重智力障碍者;⑥病程在6个月以内者; ⑦自愿加入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②生命体征不平稳、意i:}{不清楚者;③属痉挛性 瘫痪者;④脑外伤、脑肿瘤、脑炎等合并脑血管病者;⑤合并严重糖尿病、心血管、肝、 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2治疗方法 2.1 穴位选择 治疗组与对照组取穴相同,定位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确定: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