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论治麻风古已有之.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药论治麻风古已有之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医药论治麻风古已有之 艾儒棣(通讯作者) 何昕 易景媛 周倩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成都 610075)   【摘要】麻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中医药论治麻风病古已有之,从先秦典籍散在的记载到明清麻风病专著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对该病的认识逐步臻于完善。   【关键词】麻风 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6-0276-01   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的皮肤和周围神经,晚期常致肢体畸形和残废,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甚至肢端残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   印度、埃及和中国被认为是世界麻风三大疫源地。我国麻风流行已2000多年,始于春秋战国,古称疠疡、疠风、大风、恶疾等。民间谈麻色变,源于对麻风病的错误认识和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人们认为麻风病是“不治之病”,把患者赶到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或悬崖峭壁居住,任其自生自灭,甚至活活烧死或活埋,造成患者精神和肉体的极大痛苦。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专门的麻风病防治机构,麻风病才得到有效控制,至上世纪末我国已基本实现了消灭麻风的计划目标。据考证,有关“疠疡”的认识,古已有之。   1975年末,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秦墓出土了载有麻风病人晚期诊断要点的竹简《秦律》,其中内容描述为:眉脱、鼻腔坏、鼻塌、刺鼻无喷嚏、两足畸形、脚底溃疡及声嘶等。同时还提到设立了专门治疗机构“疠迁所”。《秦律》中有三条律文:(1)“疠者有 (罪),定杀。定杀可(何)如?生定杀水中之谓殹 (也) ;或曰生埋,生埋之异事殹(也)。”(2)“甲有完城旦辠(罪),未断,今甲疠,问甲可(何)以论?当(迁)疠所处之,或曰当(迁)(迁)所定杀。”(3)“城旦、鬼薪疠,(何) 论?当(迁)疠(迁)所。”以上三条均提到对麻风病人采取“定杀”的处罚。(1)对犯罪麻风病人处死有两种方法,淹死或活埋;(2)对在服役刑的麻风病人,或犯罪而未判刑者均发配“疠迁所”定杀;(3)对服役的罪犯发现患麻风病后,停止服役并发配至“疠迁所”处置。从这三条《秦律》可见当时对麻风病人处罚严酷。   1972年,甘肃武威地区出土的《武威汉代医简》中记载了治疗麻风病的方药“恶病大风方雄黄丹沙 石兹石玄石消石长田一两人参捣之各异斯三重盛药三石三日”。[4]   秦汉后,北齐天保七年间,印僧那连提黎耶舍到我国建立了麻风病慈善治疗机构,“收养疠疾,男女别坊,四时供承,务令周给”。似唐代麻风病隔离治疗的“疠人坊”之雏型。   隋代《诸病源候论?卷一?恶风须眉堕落候》指出:“夫风病,须眉堕落者,皆从风湿冷得之……或体痒搔之,渐渐生疮,终年不瘥,即成风疾。八方之风,皆能为邪。邪客于经络,久而不去,与血气相干,则使荣卫不利,淫邪散溢,故面色败,皮肤伤,鼻柱坏,须眉落。”已认识到麻风病的病因与风邪有关,临床表现为“面色败,皮肤伤,鼻柱坏,须眉落”。   唐代《千金要方?恶疾大风第五》:“论曰:恶疾大风有多种不同,初得虽徧 (遍) 体无异而眉须已落,有徧体已坏而眉须俨然,有诸处不异好人而四肢腹背有顽处……有直置顽钝不知痛痒者。”孙思邈在此书中详细记载了麻风病的诊断、隔离治疗、典型病案等,反映了当时对麻风病已具备相当高的诊疗水平,为后世防治麻风病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至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麻风病专著,如明?沈之问的《解围元薮》(1550年)、薛己的《疠疡机要》(1554年)、清?肖晓亭的《疯门全书》(1796年)等,对理法方药有了更系统的描述,如《疯门全书》“麻疯二十一”对于此病的认识:“或言传染,或言风水,虽非无因,然未必皆此之故也,盖东南地卑近水之处,此疾尤甚,天气较炎,地气卑湿,湿热相搏,乘人之虚入于营卫。”提到了此病的发生与传染或风水相关。《解围元薮》首次明确提出麻风病具有遗传性:“若父母素患恶疾,必精血有毒。交感于胚胎,传至于儿女,皆有恶虫于脏腑,代相禀受,传染源流,故曰传尸”。同时,对麻风病的治疗也有了更系统的认识,方法遍及内治、外治、针法、灸法、烧法、蒸法、熏洗法、淋浴法、涂抹法、熨法等,也出现了包括丸剂、散剂、膏剂、丹剂等多种剂型。其中《解围元薮》录方249首,《疠疡机要》收方112首,《疯门全书》列方175首。《解围元薮》肯定了大枫子可治疗麻风病:“依法制度三年,共服大枫子肉七十余斤,其病脱去,绝无他患”。此期亦认识到该病的预后,《疯门全书》:“病在外而浮者易愈,在内而沉者难痊;气血盛者易治,衰者难治。在外而浮者,麻木不久尚浅,重扭则痛,毒发在外,或癣或红堆,即遍身湿烂,亦可速愈:在内而沉者,痹肉沉内,稍稍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