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中的房屋起源及其建造.docVIP

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中的房屋起源及其建造.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中的房屋起源及其建造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中的房屋起源及其建造 程芳 赵胜男 云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昆明 650201 摘要:正如一切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生活的反映一样,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以“创世”过程为中心线索,以艺术概括的形式叙述了天地形成、人类起源及其发展的主要历史过程。尽管这种叙述在一定程度上离开了真实的历史事实,但却艺术地再现了原始社会傣族人民生活最本质的面貌,为我们从不同角度研究它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本文从该史诗中关于傣族房屋的起源和建造加以追根溯源。 关键字:巴塔麻嘎捧尚罗 桑木底 狗棚架 凤凰房 在对往昔的缅怀和对历史的追忆中,傣族歌手——赞哈一代又一代地吟唱着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创世歌,从中,我们听到了许多许多:开天辟地、万物诞生、洪水泛滥、人类产生、制定历法、谷物起源、动物驯养、建造房屋、发明工具、人类迁徙……所有者一切,都以质朴的语言凝结在十四章、一万三千余行的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中。当我们从科学技术史这一角度对这部长篇巨著进行考察时,不仅为其蕴藏着的傣族先民丰硕的科技思想所震撼,而且为其所反映的傣族先民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聪明才智所折服。现就其建筑起源的历史作一概说。 在《巴塔麻嘎捧尚罗》所描述的远古时期,傣族先民最早是居住在天然的土洞或岩洞中,这些洞穴,虽具冬暖夏凉、遮风避雨、行动方面等优势,但也存在常年潮湿、不见阳光、数量容量有限等问题,特别是后来“由于大配偶/人类兴旺了/住处变窄了/土洞睡不下/可怜人们啊/只好哭丧脸/挨身挤洞外/雨来受冷/人常常害病”[ 岩温扁译:《巴塔麻嘎捧尚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第380-381页。],因病致死的人不断增多,妻离子散、白发人送黑发人,疾病传染面逐渐扩大,有时一天就死上百人,哭号遍野,面对人类的不幸,帕雅桑木底腊扎心里非常难受,他痛骂天雨、怒斥冷风,组织人手把死者丢进水塘或深谷,这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招致“吃肉的饿狗/啃骨的饿虎/纷纷跑拢来/乌鸦满天飞/蚂蝗搅水混/虎狼吼相咬/争吃死??肉/森林满腥臭”[ 岩温扁译:《巴塔麻嘎捧尚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第382页。]。悲剧来临,人们诅天咒地,但无济于事,只好放弃幻想,冒着风雨去寻找新的住处。无奈风太狂、风太稠、草深坡陡滑,在这样的境况下,完全依靠大自然提供的遮风避雨的场所已经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了,具有爱心的人类之王桑木底(首领,笔者注)十分心痛在大风大雨中受淋受冻的人们,就让大家先去避雨,并由此生发出建盖能够为人类遮风避雨的地方的想法,在逐一落实和改进的过程中,探索了傣族建造房屋之路。 1、平顶草房。为了让人们不再受风吹雨淋蛇咬的磨难,沉思中的桑木底抬起头看见了大树的树脚处的洼地里长了许多麻芋,其叶子宽大可以挡去许多落下的雨水,聪明的首领桑木底深受启发,快步前去查看,地上的土没有被淋湿!突然心里一亮,宽大的叶子能够把雨水隔住,叶子下面的草和土才不会被淋湿,“要是我们人/用树枝搭棚/用芋叶铺盖/人住在叶棚下/雨再下也淋不着/风再吹也冷不着/这样众多的人群/不必挤在一个山洞里”[ 岩温扁译:《巴塔麻嘎捧尚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第386页。]。这个绝妙的主意同群众一讨论,得到了很大的支持和拥护,“于是桑木底/设计叶棚架/找来四根杈/选一块地方/拱起一个棚架/用芋叶和茅草/铺在上面/盖了一间平顶草房”[ 岩温扁译:《巴塔麻嘎捧尚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第387页。],这样,傣族最早的人造住房——平顶草房就诞生了。虽然草房比山洞要小,但还是能够容纳急需藏身之地的人们,并且也是傣族先人群居生活的开始。 2、“狗棚架”。草房盖好了,桑木底领着妻子,搬进草房住,住了七八晚,日子倒也很自在,住到第十天,天气变化了,大雨落下来,打在叶棚上,滴滴嗒嗒响,“开初时/不漏雨/桑木底/躺着笑/雨越下越大/雨大风也大/忽然一声哗啦啦/叶棚漏下水/漏得无法住/雨停了许久/可其叶棚里/水珠还在滴/桑木底气又急/只得搬回山洞里”[ 岩温扁译:《巴塔麻嘎捧尚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第387-388页。]。看来这平顶草房难以抵挡暴风骤雨的袭击,只能作为天气稍好时的栖身之地,如何才能住得更长久一些呢?帕雅桑木底日思夜想,当大雨再次来临时,他不是躲进山洞,而是走进密林,遇到比较大的雨,就在大树下暂时躲雨,边躲雨边四周观察,“他见一只狗/淋雨在草地/雨中它不动/它撑着前腿/屁股地上落/雨中昂着头/尾巴拖在地/狗身变陡坡”,“风吹雨逞狂/人也难睁眼/可狗不怕淋/任凭雨多大/它坐着不管”,[ 岩温扁译:《巴塔麻嘎捧尚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第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