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章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酸雨的形成 蜈蚣草(凤尾蕨科) 多年生草本;株高20-110厘米,根状茎短,直立;叶片倒披针形,长15-88厘米,宽5-20厘米,一回羽状,羽片线状披针形。孢子囊群线形,沿羽片边缘着生。分布于长江以南诸省。多生于石灰岩山地或墙缝间。优美的株形,已被广泛引种,可用于配置山石盆景和假山。全草入药,性温,味淡,苦,有解毒、祛风除湿、止血、止泻的功效。 铁芒萁(里白科) 叶:叶柄长1~4米。叶轴有5~8回两歧分枝,第一回分叉处无侧生托叶状羽片,其余各回分叉处两侧均各具1对托叶状羽片。末回羽片较狭小,通常长8~15厘米,宽2.5~4厘米,上面绿色,两面均无毛。 生态分布:广东、海南、云南东南部及台湾;印度南部、斯里兰卡、中南半岛、马来西亚 图9-2 铁体系的Eh-pH稳定范围图 1.微生物的活动 2.易分解有机的含量 有机质的分解主要是耗氧的过程,在一定的通气条件下,土壤中的易分解的有机愈多,耗氧也愈多,其氧化还原电位就较低。 3.土壤中易氧化和还原的无机物的含量 如土壤的氧化体和硝酸盐含量高时,可使Eh值下降得较慢。 4.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 5.土壤的pH值 三、影响土壤氧还原的因素 第四节 土壤缓冲性 ? (soil buffering) 一、土壤缓冲性的概念 一、土壤缓冲性的概念及重要性 狭义:把少量的酸或碱加入到水溶液中,则溶液的pH值立即发生变化;可是把这些酸碱加入到土壤里,其pH值的变化却不大,这种对酸碱变化的抵抗能力,叫做土壤的缓冲性能或缓冲作用。 广义:土壤是一个巨大的缓冲体系,对营养元素、污染物质、氧化还原等同样具有缓冲性,具有抗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二、土壤酸、碱缓冲性 (一)土壤溶液中的弱酸及其盐类的存在 碳酸、硅酸、磷酸、腐殖酸及其盐类。 (一)土壤酸、碱缓冲作用的原理 (二)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作用 (二)土壤酸碱缓冲体系 1、碳酸盐体系 缓冲的pH范围在pH8.5-6.7之间 2、硅酸盐体系 3、交换性阳离子体系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愈大,缓冲能力愈大。 4、铝离子体系 在土壤pH4.0时,铝离子以Al(H2O)63+形态存在 当土壤pH5.0时,铝离子形成Al(OH)3沉淀,失去它的缓冲能力。 5.有机酸体系 (三)土壤酸、碱缓冲容量和滴定曲线 在土壤悬液中连续加入标准酸或碱液,测定pH的变化,以纵座标表示pH,横座标表示加的酸或碱量,绘制滴定曲线,又称缓冲曲线。 砖红壤、红壤和黄棕壤胶体的中和曲线(于天仁,1987) 三、土壤氧化还原缓冲性 不同氧化还原物质的Eh与其氧化或还原程度(%)的关系 第五节 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与生物环境 ? 一、生物对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的适应性 ? (一)植物适宜的酸碱度 * 第五章 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酸性土壤上的茶园 主要内容 (重点): 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方式与手段: 课时安排与进度: 1.土壤酸、碱性的形成 (重点) 2.土壤酸度的指标 (重点) 3.土壤缓冲性 4.土壤氧化还原反应 了解土壤酸碱性的成因,土壤活性酸。潜在酸 的概念与关系,土壤酸碱度的指标,以及土壤 酸碱性的调节方法;掌握土壤缓冲性的概念, 熟悉土壤中主要缓冲体系及旱、水田的Eh值。 幻灯,动画演示;举例分析;酸度、缓冲性实 验; 课时数:4 第五章 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节 土壤酸、碱性的形成 土壤酸碱性反应 我国土壤的酸碱性反应,大多数在pH4.5~8.5之间。在地理分布上有“东南酸西北碱”的规律性。大致可以长江为界(北纬33?),长江以南的土壤为酸性或强酸性,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性或碱性。我国土壤的酸碱性南北差异很大。 一、土壤酸度(soil acidity) (一)土壤酸性的成因 1.气候因素 2.生物因素 3.施肥和灌溉的影响 氢离子的来源: (1)水的解离: (2)碳酸解离: (3)有机酸的解离: (4)酸雨: (5)其它无机酸 酸雨的危害 (二)土壤酸度的类型 1.活性酸(soil active acidity) 土壤活性酸是自由扩散于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直接反应出来的酸度。 2.潜性酸 土壤潜性酸是由于土壤胶粒上吸附着氢离子和铝离子所造成的显出酸性,所以它是土壤酸的潜在来源,故称为潜性酸(soil potential acidity)。 土壤胶体上吸附的氢、铝离子所反映的潜性酸量,可用交换性酸度和水解酸度表示。 (1)交换性酸度(soil excha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