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三版)第十章80年代、90年代散文.pptx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三版)第十章80年代、90年代散文.ppt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 80年代、90年代散文 . 第一节 80年代散文概述 《随想录》 . 以1978年徐迟发表的《哥德巴赫猜想》为标志,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末,报告文学成为一个时代的特殊文学现象。 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黄宗英《大雁情》 陈祖芬《祖国高于一切》 钱钢《唐山大地震》 徐迟 . “老年散文”成就突出是这一时期特有的文学现象。 孙犁 1980年代有散文集《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老荒集》《陋巷集》《如云集》《尺泽集》等。 充满着哀伤悲凉的思想情感和沉郁凝重的风格。 将中国古代散文的优长与鲁迅散文的韵味相融合,并明确地认定散文是指所有那些记事和说理的短小文章,从而拓展他的散文创作视野,丰富其创作内涵 孙犁 . 杨绛 1980年代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它由《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趋”记情》《冒险记幸》《误传记妄》六篇组成。 在往事追忆中体现出浓厚的知识分子趣味和情怀 不回避对他们身上污垢的抉剔,表现了浓厚的知识分子的自省反思意识 满纸温婉言,不做愤懑语 杨绛 巴金的《随想录》 从1978年12月开始创作至1986年8月完成,共150篇,42万字。先于香港《大公报》单篇刊发,随后由香港三联书店和人民文学出版社陆续出版,分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五本,总题为《随想录》。《随想录》以其深刻的思想反思在1980年代文坛引起很大的震动,被称为“说真话的大书”,有不少论者认为它是巴金以散文的形式在其创作道路上树起的又一座文学丰碑。 . 《随想录》的创作宗旨首先体现在对“文化大革命”的深刻反思。 体现了深刻的自审意识和忏悔意识。巴金在对“文革”十年浩劫深刻揭露与批判的同时,也冷静严厉地解剖自己,对自我做了真诚的自审和批判。 无技巧的境界,构成巴金《随想录》独特的艺术价值。 《随想录》是真话之书,也是一部时代反思的大书。它是1980年代中国文学创作艺术成就突出代表作之一,终将长久地留存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 巴金《随想录》总序 手稿 . 第二节 90年代散文概述 《文化苦旅》 . 1990年代,文坛掀起了一股散文热,许多新老作家学者和其他文化人士都纷纷投入散文创作中,报刊媒体网络推波助澜,各种散文集和选本纷纷问世。 创作群体和作品数量的庞大让人瞠目结舌,有人甚至把这一时期散文热的现象称为“世纪末的狂欢”。 这一时期不仅创作队伍和数量庞杂,同时取材风格迥异多元,尤其分类更是五花八门。有所谓的女性散文、学者散文、文化散文、跨文体散文和思想散文等。 女性散文 以斯妤的《心灵速写》、素素的《女人书简》、筱敏的《西陲五题》《家》《规矩》、张抗抗的《牡丹的拒绝》、苏叶的《车辚辚马萧萧》、蒋子丹的《女人四十》等都是其代表性的作品 女性散文善于从寻常生活的叙事当中表达女性独特的心灵感受和思想情感。 斯妤 素素 蒋子丹 学者散文 有张中行的《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金克木的《文化的解说》、季羡林的《牛棚杂忆》、陈白尘的《牛棚日记》、谢冕的《永远的校园》等 学者散文透露出鲜明的学者特有的个性、知识、学问、反思和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 文化散文 是以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为代表 文化散文往往通过对历史文化的考察,流露出对千古兴亡与历史沧桑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与深沉体悟的历史忧思。 . 跨文体散文 跨文体散文是以作家张承志的《荒芜英雄路》、韩少功的《夜行者梦语》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为代表。 跨文体散文的创作者们都是当代著名的小说作家,他们在小说创作的同时兼顾散文创作,借助散文这种更直接更方便的表达形式来对历史文化和当下社会做独具个性的思考与反思。 余秋雨 (1946年8月23日-),中國浙江餘姚人,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曾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荣誉院长,知名的学者和作家。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大陆最畅销书籍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台湾、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响。 散文作品分别结集为《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其中《文化苦旅》是他的代表作,也是1990年代文化散文最重要的创作成果。 余秋雨 声音 我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与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很少会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千百年前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鸟声,心想,在我居留的大城市里,有很多贮存古籍的图书馆,讲授古文化的大学,而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却落在这山重水复、茫茫苍苍的大地上。大地默默无言,只要来一两个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也就能哗地一声奔泻而出:文人本也萎靡柔弱,只要被这种奔泻所裹卷,倒也能吞吐千年。结果,就在这看似平常的伫立瞬间,人、历史、自然混沌地交融在一起了,于是有了写文章的冲动。(余秋雨:《文化苦旅自叙》 ) . 着眼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