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都是一首歌.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死都是一首歌   家音乐文化数字化保护与展示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中央音乐学院课题组于2017年2月在湖北巴东野三关参加了一场土家族葬礼,现场聆听和观看了土家族跳丧撒叶儿嗬,其间听到的??地艺术家们演唱的一句歌词“生死都是一首歌”,这句歌词充分表达出了撒叶儿嗬的本真意义。   自2016年8月到2017年2月,课题组在土家族聚居区进行了四次采风。在采风过程中,我们在长阳、恩施、巴东野三关等地听到和看到了四次撒叶儿嗬的表演,有三次是为我们的采访专门组织的表演,2017年2月这次是葬礼现场的表演。在舞蹈和音乐的本体上,有的是经过当地文化部门的老师们改编过的,有的是原汁原味的。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我们都被“震到了”,被深深地感染了,真真切切地触及到了内心情感和审美神经,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太棒了!”   土家族人在葬礼上跳一种舞蹈称之为“跳丧”,也称为“跳丧鼓”“闹灵歌”等,由于配合舞蹈的演唱中常出现几个衬字“撒叶儿嗬”,因此这种舞蹈形式也称为“撒叶儿嗬”。目前,这种表演形式已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主要流传地在湖北的长阳和恩施各县市,表演时用一架大鼓,演奏者边击鼓,边演唱。音乐采用数个特殊的音调,每个音调有一个特殊的名称,如“待尸”“摇丧”“怀胎歌”“吆里儿火”“幺姑姐筛箩”“螃蟹歌”“哑谜子”等。这些音调按照一定程序串联起来,并加入当地流传的山歌小调,在击鼓者的独唱和舞蹈者的应答之间采用一种有套路的音乐表演过程。唱词既有规定性也有一定的即兴性,表达出对死者和生命的赞美和理解;有时候也采用幽默的歌词,或民歌中的情歌带有风趣性质,使人发笑。舞蹈者以两人成对的形式出现,或两人一组,或四人两组,经过编排的也有八人两组的(如长阳资丘镇文化馆编排的撒叶儿嗬)。村民可着一般生活服装,雇用的“专业化艺术团”则着舞台装而跳,经文化馆改编的也可赤裸上身而跳,以体现其原始性。舞蹈按以上提及的音乐套路,采用特定的动作与步伐,中间穿插模仿动物的动作,诸如“凤凰展翅”“猛虎下山”“犀牛望月”“鹞子翻身”“猴子爬岩”“燕儿衔泥”“蜻蜓点水”“天狗食月”等,也有模仿生活动作和生产劳动的,诸如“么姑姐筛锣”“美女梳妆”“双拜堂”等,这些动作在鼓点和歌声的配合下编排起来。演唱以击鼓者独唱为主,舞者需应和鼓者的歌声。每套动作可重复多次,而重复次数的不同,一套动作跳完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所以,一次表演的时间有长有短。经过编排的类型约在十分钟左右,而葬礼现场的需要二十分钟以上。   撒叶儿嗬之所以感人主要在于表演中的艺术因素,其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鼓的敲击声使得表演无论在音乐上和舞蹈上节奏感很强。今天的审美习惯需要鲜明的节奏感,加之音响力度很强可对神经系统产生巨大的刺激,这些在撒叶儿嗬的鼓声中均可体现出来。其二,演唱者歌声的感染力。演唱者边击鼓边演唱,而且常常在跳跃和移动中击鼓演唱,虽然不同的演唱者的演唱风格不同,但是他们演唱时的高涨激情是一致的。他们的歌声音区很高,常常采用声嘶力竭的呼喊,仔细品味又不缺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行腔,具有很强的“现代”感和听觉冲击力。其三,舞蹈动作的流畅。民间舞蹈常常反复同一个动作,而撒叶儿嗬的动作多样,令人眼花缭乱,时而彪悍,时而柔美。当四人表演时,两对舞者相互串来串去,腰肩晃动,双臂摆动,视觉效果恰到好处。其四,击鼓者的歌声与舞蹈者的歌声对比鲜明。表演过程中,击鼓者演唱一句,舞蹈者应答一句,一应一答,相间进行,加之鼓者歌唱时在句尾用低音区唱出“啊、啊、啊”或“呃、呃、呃”的甩腔,风格独一无二,一听便可辨别出这是土家族的音调。把以上四点加之在一起使撒叶儿嗬具备了非常强烈的审美冲击力。从晚上八点跳到来日早晨五点,人们不觉疲倦,好像时间过得很快,可谓一场“审美的”大餐!   用文字和语言来描述音乐的音响特性是尴尬的事情,缺乏实际音响的支撑很难形成对实际效果的想象。有兴趣的读者可通过网络或其他渠道实际聆听和观看撒叶儿嗬的表演。在此只能提供几张照片,以便使读者对其舞蹈样态和舞蹈现场有一个视觉上的感受。   研究撒叶儿嗬的成果很多,在音乐本体上、唱词上、舞蹈动作上以及有关撒叶儿嗬的历史、文化与审美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读者可以在中国知网上很容易找到这些成果。此文的主要目的不是讲解撒叶儿嗬的音乐特点和舞蹈风格。本人在观看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撒叶儿嗬是发生在丧葬过程中的一个场景,属于丧葬仪式中的一部分,跳完撒叶儿嗬后,死者就要下葬了。在生命离开人间的最后一晚,生者献给死者这样一场盛宴。问题是:为何要用如此欢快的形式来送走故去的亲人呢?   郑英杰认为:“生与死,乃是一个人人生第一大限。湘西文化中蕴含有原始宗教‘万物有灵论’和道教羽化成仙的文化基因,把死看成是人生的归宿。”“由此观之,湘西土家人在丧俗中以歌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