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央电视台《朗读者》的文化传播功能.docVIP

浅析中央电视台《朗读者》的文化传播功能.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中央电视台《朗读者》的文化传播功能   【摘 要】中央电视台最近推出的《朗读者》广受好评,其新颖的节目形式让人耳目一新。本文试从文化传播创意、理念、效应的角度浅析该文化节目中透射的文化内涵和传播功能特色,为文化传播案例研究探寻新的思考点。   【关键词】《朗读者》;电视节目;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156-01   一、《朗读者》节目简介   2017年2月18日晚8点,《朗读者》在CCTV-1首次播出。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文化情感类节目,董卿首次以主持人和节目制作人的双重身份亮相。节目从“朗读者”的两个部分切入,一是朗读,即传播文字,二是人,即展示生命。节目将二者有机结合,让生命和文字碰撞。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牵引出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通过朗读的语言表达形式渗透文字背后的精神价值。其文化传播内核在于用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弘扬社会正能量。   二、从文化传播功能分析《朗读者》   自述与朗诵相结合的全新方式,让受众在多种语言表达形式中领略文字的魅力,同时,夯实正确的价值导向,满足了提升受众文化素质需求。   (一)文化传播创意:作品不问出处。相比中央电视台前期的系列热播文化节目,《朗读者》的题材更广,作品更多,范围更大,参与更灵活,艺术效果更强。《朗读者》的入选作品有古风诗歌、手写情书、原创独白、典礼祝词、名篇选段、译文摘抄等多种门类。从体裁而言,多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记叙文。从题材上看,各有千秋,有“大爱”也有“小情”,有“西方经典”也有“东方神韵”。《朗读者》的这种万紫千红决定了?目受众定位之广,参与度之高。值得一提的是节目参与形式,即使节目中鲜有荧屏上泛滥的新媒体手段,如“扫一扫”、“摇一摇”、“点赞”等,但线下互动频繁,颇具亮点。让受众无门槛参与节目录制的“朗读亭”出现在各大城市街头,只要是喜爱朗读、想要表达的观众在指定时间段进入“朗读亭”即可参与录制。较为私密的密封环境,让观众在不被干扰的情况下把感触深刻的文字朗诵出来,是一种全新的传播互动体验。   (二)文化传播理念:意趣齐飞。在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五要素中,电视媒体无疑扮演着重要的渠道作用,更是当今线上线下平台融合时代下的主要传播媒介,不过不能否认的是电视本体上是一种娱乐性媒体。“在物欲主义的时代之中,传统的精英文化不再是主流文化,而逐渐为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所代替,后者不仅建构了一般民众的精神生活,也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主要来源。”这种文化传播理念揭示了,文化类节目只有坚持把“阳春白雪”的教育意义与“下里巴人”的大众趣意相结合才能为更多的受众接受。当下,越来越多的传播媒体为追求收视率而走向俗媚。然而,在避免过度娱乐化的同时也必须兼顾趣味性,毕竟此时受众不是彼时20世纪30年代早期的“皮下注射论”的“患者”,传播媒介选择之广让受众的态度不会直接被左右,其主观能动性的权衡需要用电视文化节目传播的意趣平衡。《朗读者》中的教化之意潜伏在自述故事和作品选择中,偶有点缀戏曲、舞蹈、音乐表演,传递了主流价值观,影响了受众的行为规范与文化素养,进而增光添彩和谐发展的中国梦。   (三)文化传播效应:把大脑叫醒。节目片头主持人董卿的一席话发人深省,“你有多久没阅读了?很久了吧,因为很多都觉得朗读是学生时代的事,或者说它只属于一小部分人。朗读属于每一个人!”的确,受众被信息化社会包裹,碎片化的文化传播泛滥,现代人的思考、阅读异常匮乏,价值观时有偏颇。“真正的教育是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教育家卡尔?雅斯贝尔斯的名言。《朗读者》中的嘉宾自述板块的设计颇具匠心,实质上是嘉宾坦言自己的“灵魂”推己及人地让更多的人产生共鸣,继而趁热打铁地通过朗读的情绪外化形式把这种理念与情感推上高点,节目在受众中产生了巨大的传播效应。从首播当天收视率数据来看,《朗读者》收视排名稳定在前。文字的艺术化传播让受众醍醐灌顶,无论是普通人无法复刻的名人经历,还是比比皆是的家庭小事,都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慈善、奉献、勤勉、朴素、孝顺等。社会遗产传承功能是拉斯韦尔指出的大众传播三种基本功能中的要点。《朗读者》渗透的社会遗产传承功能在于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将正能量的理念与和经验传承下去。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朗读者》更是满足了朗诵爱好者的诉求,使这种文化传播形式愈加固定化、普适化。   《朗读者》是电视节目文化传播本土化的有力转型。让不同层次的受众能参与到节目中来,扩大“朗读亭”的应用范围,通过新媒体平台比赛、投票选择嘉宾,更多地考虑百姓心声,润色谈话、朗读、点评中的起承转合等,这都是节目火爆背后该慎思忖度的问题。   参考文献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