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盆地(构造)分析第二讲 板块构造与沉积盆地分类
一、国外学者的沉积盆地分类 1.早期的盆地分类:布罗德(1959)的盆地分类 国外学者的沉积盆地分类 2.Dickinson(1974,1976)的盆地分类 国外学者的沉积盆地分类 3.Bally(1975,1976,1980)的盆地分类 C—型俯冲与B—型及A—型俯冲对比 国外学者的沉积盆地分类 4.Kingston(1983)的盆地分类 国外学者的沉积盆地分类 5.Miall(1984)的盆地分类 国外学者的沉积盆地分类 6.Klein(1987,1989)的盆地分类 国外学者的沉积盆地分类 7.Ingersoll(1988,1994)的盆地分类 Ⅰ.离散环境 1.大陆裂谷(rift valley):陆壳内裂谷,常伴随双峰火山活动; 2.原洋裂谷(proto-oceanic rift trough):初生洋盆,以新洋壳为底,侧向为年轻张裂大陆边缘; Ⅱ.板内环境 1.大陆隆和陆阶(continental rise and terrace):在陆洋交界板内环境的成熟张裂大陆边缘; 2.大陆堤(continental embankwent):在张裂大陆边缘向海一侧建造的推进沉积物; 3.克拉通内盆地(intracratonic basin):在轴部下面为古裂谷的宽阔克拉通盆地; 国外学者的沉积盆地分类 7.Ingersoll(1988,1994)的盆地分类 Ⅱ.板内环境 4.大陆地台(continental platform):被薄而广泛的沉积覆盖的稳定克拉通; 5.活动大洋盆地(active ocean basin):在离散板块边界形成的以洋壳为底的扩张盆地; 6.大洋岛屿、无震中脊和洋底高原(oceanic island,aseimic ridge and plateau):形成于洋内而非岩浆弧; 7.休眠大洋盆地(dormant ocean basin):以洋壳为底的盆地,既无扩张也无俯冲; 国外学者的沉积盆地分类 7.Ingersoll(1988,1994)的盆地分类 Ⅲ.聚敛环境 1.海沟(trench):由大洋岩石圈俯冲作用形成的深海槽; 2.海沟-斜坡盆地(trench-slope basin):在俯冲杂岩上发育的局部构造坳陷; 3.弧前盆地(forearc basin):发育于弧-沟间隙内的盆地; 4.弧内盆地(intraarc basin):沿岩浆弧台地发育的盆地; 5.弧后盆地(backarc basin):在洋内岩浆弧后发育的洋盆(包括活动弧和残留弧间的弧间盆地),和大陆边缘岩浆弧后的大陆盆地,无前陆褶皱冲断带; * * 第二讲 板块构造与沉积盆地分类 第一节 岩石圈及其板块构造环境 一、地壳与岩石圈 目前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是借助于地震波研究的成果。地震波主要包括纵波(P波)、 横波(S波)和面波, 其中对地球内部构造研究有意义的是纵波和横波。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总体上是随深度而递增变化的。但其中出现2个明显的一级波速不连续界面、1个明显的低速带和几个次一级的波速不连续面。 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M面)出现的深度在大陆之下平均为33km,在大洋之下平均为7km。在该界面附近,纵波的速度从7.0km/s左右突然增加到8.1km/s左右;横波的速度从4.2km/s突然增至4.4km/s。 古登堡不连续面(简称古登堡面,G面)位于地下2885 km的深处,从上往下,纵波速度由13.64km/s突然降低为7.98km/s,横波速度由7.23 km/s向下突然消失, 并且地震波出现极明显的反射、折射现象。 低速带(或低速层)出现的深度一般介于60~250 km之间,接近地幔的顶部,在低速带内,地震波速度不仅未随深度而增加,反而比上层减小5%~10%左右;并且,局部地段横波消失。该圈层称为软流圈。软流圈以上为岩石圈。 因此,地球的内部构造可以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根据次一级界面,还可以把地幔进一步划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把地核进一步划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及内地核。在上地幔上部存在着一个软流圈,软流圈以上的上地幔部分与地壳一起构成岩石圈。 地壳的类型 地壳在横向上是极不均一的。可分为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两种类型。 大洋地壳 大洋地壳简称洋壳,厚度较薄,一般为5~10km (不包括海水厚度), 在一些洋隆或海山地区可达10km以上。一般而言,厚度在洋中脊地区较薄 ,远离洋中脊地区厚度有增厚趋势。 大洋地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妇产科专业质量控制标准(医疗质量控制标准).pdf VIP
- 直升机系统-2(王华明--03)说课讲解.ppt VIP
- 肝性脑病患者护理查房.pptx VIP
- 小学生自制课本剧提升语文表达能力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 VIP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太空发射服务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VIP
- 爱国卫生知识竞赛题库(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世界油页岩干馏技术.ppt VIP
-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 Unit 6 Happy birthday! 第3课时分层作业 Part A Letters and sounds.docx VIP
- 2021年“华为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D:抗乳腺癌候选药物的优化建模优秀论文范例含源代码(共五篇).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