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基于农户声誉机制的思考.doc

我国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基于农户声誉机制的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基于农户声誉机制的思考

我国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基于农户声誉机制的思考 2009年第6期 总第166期 山东社会科学 SHANDONGSOCIALSCIENCES N0.6 GeneralNo.166 我国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 基于农户声誉机制的思考 张曼 (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摘要]村镇银行,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专营贷款业务的全资子公司等三类新型农村 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解决我国农村地区金融网点覆盖率低,服务供给不足和竞争不充分等问 题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基于农户社会的特殊信任主义,农户声誉机制具有这样的特征,一是 农户社区的组织形式决定了其进行的是重复博弈,理性的农户注重的是家族长远利益;二是 农户社区具有有效的信息传播网络,从而为个人行为受到监督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农户 的声誉价值大(违约成本高),惩罚可信度高,正面激励效果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管 理,加强对农户的扶持,提高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积极动员储蓄,降低流动性风险;建立小额 贷款保障制度,降低信贷风险.另外,随着我国农村人口流动性加大,基于特殊信任主义的农 户特殊声誉机制约束力减弱,加强处于流动状态的贷款成员的审核和跟踪将成为金融机构的 一 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农户声誉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o3—4145[2009]06128—04 一 ,我国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试点 2006年l2月20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调 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并连续出台了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 暂行规定》,《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 范文件,放宽了村镇银行,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专 营贷款业务的全资子公司等三类新型农村银行业金 融机构在注册资本,营运资金,投资人资格和入股比 例,业务准人条件和范围,高级管理人员准入资格, 机构审批,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政策限制,积极支持和 引导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 地区投资.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07年末,青海,湖 北,吉林,四川,甘肃和内蒙古等首批试点的6个省 (区),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设立了31家新型农 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19家,农村资金 互助社8家,贷款公司4家.三类新型农村银行业 128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31亿元,贷款余额2.26亿元, 累计发放贷款3.98亿元,有219家农村小企业和 5483户农户获得了贷款.截至目前,经过短短不到 两年的时间,三类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稳步发 展,为解决农村地区网点覆盖率低,服务供给不足和 竞争不充分等问题进行了很好的探索,试点地区农 村金融市场活力逐步增强. 但是,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高负债经营,资产 负债期限上的不匹配,资金供需方的信息不对称等 特点决定了其存在脆弱性;同时,金融自由化,银行 业竞争的程度等也可能加剧其脆弱性.而银行业金 融机构脆弱性的这种一般生成机制在作用于我国新 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时,又产生了进一步加剧的 诱因:从我国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组织及经 营看,小型化(注册资本普遍低于其它银行业金融 机构,以上述19家村镇银行为例,其中注册资本最 低的是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的200万元,最多的 收稿日期:2009—02—21 作者简介:张曼,女,济南大学经济学院教师,河海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为邛崃国民村镇银行的5000万元)使其抵御风险的 能力弱化,区域性又导致风险集中;从我国农村金融 生态环境看,我国农村信用环境,法制环境,金融监 管环境,地方政治环境,社会保障体系,金融发展状 况,人才,技术等环境的相对薄弱也存在加剧各种风 险的可能性.其中备受关注的是信贷风险和流动性 风险,由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经济制度,农户 经营的不确定以及农户有限理性增加了新型农村银 行业4,z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本文基于上述背景,从农户的角度着眼,结合中 国农户的特征,在分析借鉴国内外类似机构发放农 户小额信贷的有关案例及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农 户声誉机制进行研究,①以期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农户理性和基于特殊信任主义的农户特殊 声誉机制 在具体分析之前先看一个案例,鉴于新型农村 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时间较短,我们在这里选用和 其类似的针对农户提供小额贷款的小额贷款公司为 例. 案例一:[小额贷款公司]截至2006年年底,平 遥县晋源泰,日升隆两家民营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 放贷款6956.62万元,累计收回2469.30万元,余额 4487.32万元,其中农户贷款率达81.68%.两家公 司正常贷款100%,到期贷款回收100%,利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