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调味品.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2章 调味品

第十二章 调味品 第一节 调味品的分类 调味品是指在饮食、烹饪和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的,用于调和滋味和气味并具有去腥、除膻、解腻、增香增鲜作用的产品。 调味品基本可以分为天然调味品、发酵调味品、化学法制备的调味品以及符合调味品等。 一、天然调味品 天然调味品取自自然界中固有的原料,其显味主要靠被提取的自然物质本来形成的成分,而非经人为加工造成的。 主要有抽提型天然调味品、分解型天然调味品以及天然酱类调味品三大类。 1.抽提型天然调味品 (1)畜肉抽提物 (2)禽肉抽提物 (3)水产类抽提物 (4)植物性抽提物 (5)酵母抽提物 2.分解型天然调味品 (1)酸水解型 (2)酶分解型 3.配制型天然调味品 二、发酵调味品 发酵法制成的各种风味的调味品是中国调味工业的传统风格。 1.酿造食醋 2.酿造酱油 3.豆酱 4.面酱 5.豆豉 6.腐乳 7.鱼露、香糟、红糟等香味剂 三、化学调味品 味精是通过化学方法获得一种调味品。20世纪60年代,味精就从日本传入我国,现已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作为鲜味剂。 5’-肌苷酸钠盐或钾盐及一些甜味剂等也是化学调味品。 四、复合型调味品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调味品,经特殊加工而制成的调味料。 1.鸡精调味料 2.鸡粉调味料 3.鸡汁调味料 4.牛肉粉调味料 第二节 酱油 酱油是以大豆或豆粕等植物蛋白及面粉、麸皮的等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过微生物酶的作用,发酵水解生成多种氨基酸及各种糖类,并以这些物质为基础,再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具有特殊色泽、香滋味和体态的调味液。 酱油可以分为酿造酱油、配制酱油和化学酱油三类。 酿造酱油:以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天然发酵制成的液体调味品。 配制酱油: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如,生抽、老抽等 化学酱油:也叫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以含有食用植物蛋白的脱脂大豆、花生粕、小麦蛋白或玉米蛋白为原料, 经盐酸水解, 碱中和制成液体鲜味调味品。 一、原料 1. 蛋白质原料 蛋白质原料中常见的是大豆和脱脂大豆。酱油中的总氮量约有四分之三来自大豆的蛋白质。 脱脂大豆成为酿造厂普遍采用的酱油酿造主料。 蚕豆、豌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淀粉,也可用作酿造酱油。花生饼、油菜籽饼、葵花子饼等各种油料作物的饼粕均可用于酿造酱油。 2.淀粉质原料 淀粉质原料是酱油中糖分、醇类、有机酸、色素及固形物的主要来源,与酱油的色、香、味、体感等指标有重要关系,是酱油生产的辅料。 目前国内大多以麸皮作为酱油生产的淀粉质原料。 3.食盐 食盐在生产工艺和成品贮存中起到防腐和抑制杂菌的作用,并使产品具有咸味。 酱油生产使用的食盐要求氯化钠含量高,卤汁少、水分杂质少。 4.水 酱油含水量约为85%,水为酱油酿造的主要原料之一,酱油酿造用水中铁的含量不宜过高,否则影响酱油的香气和风味。 5.原料配比 酿造酱油原料配比,依酱油等级和特色而不同,淀粉质原料辅料的配比差异较大。传统酿造酱油的豆与麦的配比为100:(40-60)。 生产优质酱油必须不同程度地增加淀粉质原料、焦糖色或蔗糖,以增加酱油的稠度和色泽。国内目前尚无统一的配方, 二、酱油的生产工艺 (1)原料处理: 豆、麸皮按一定配比润水、蒸煮,以使蛋白质原料变性、淀粉质原料糊化的目的; (2)制曲: 将蒸熟的原料接入米曲霉或酱油曲霉菌,在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条件下培养微生物(制曲); (3)制醅发酵: 将制好的曲加入一定比例、一定浓度的盐水,在适宜的温度下发酵至成熟; (4)抽、浸或压榨酱油 从成熟酱醅(醪)浸取或压取酱油; (5)配兑: 抽取的酱油经加热杀菌,再经配兑,到达符合标准的酱油,最后经过沉淀去脚(沉淀物)即为成品酱油。 三、酱油的质量标准与评价 酱油质量评价所依据标准为GB 2717-81《酱油卫生标准》。高盐稀态发酵酱油依据标准为ZB X 66012-87《高盐稀态发酵酱油质量标准》。 感官质量方面要求酱油具有正常酿造酱油的色泽、气味和滋味,无不良气味,不得有酸、苦、涩等异味和霉味,不混浊浑浊、无沉淀、无霉花浮膜。 感官指标主要包括色泽、香气、滋味和体态四个方面。 1.色泽:一级品呈红褐色或浅红褐色,色泽鲜艳。二级品呈红褐色或浅红褐色。三级品呈红褐色或浅红褐色。 2.香气:一级品具有较浓的酱香及酯香。二级品具有酱香及酯香。三级品具有酱香。 3.滋味:一级品滋味鲜美,醇厚,咸甜适口。二级品味鲜,咸甜适口。三级品鲜咸适口。 4.体态:一级、二级、三级品者应澄清。 第三节 食醋 一、概述 食醋起源于我国,我国生产的食醋风味独特,品种繁多,不同地区生产的醋有不同的特色。 著名的有: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天津独流醋、北京龙门米醋、福建红曲醋、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