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八章群体心理与团队建设.ppt

  1. 1、本文档共1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1)群体规范的概念 群体规范指群体成员共同接受遵循的一些行为准则。 (2)群体规范的类型 正式规范:由组织明文规定的员工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如企业的岗位规范、操作规程等。(正式文件) 非正式规范:不是由组织正式规定,而是员工在工作与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不成文的) (3)非正式群体规范的形成 探索阶段:群体成员按照自己的标准去看待和了解群体中其他成员的行为标准或业已存在的群体规范体系,彼此之间产生双向的接近和同化,努力寻找其中共同的因素并以此作为建立新的群体规范的起点。 形成阶段:不同的行为、价值和观念体系互相融合,通过心理和行为的互动过程,逐步形成某种公认的、可接受的、规范群体成员行为的标准。 定型阶段:通过群体和个人之间、个人和个人之间行为观念的交换、归属和服从过程,最终形成对群体所有成员具有共同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体系。 群体维持功能。群体规范使群体保持鲜明的特性,形成一种内在动力,维持群体的有效运行 行为预测功能。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行为的基础,有助于群体的平稳运行 评价准则功能。群体规范表现群体最核心的价值观使群体产生“我们是什么样的”意识,使群体成员对群体更加自信 对群体成员的约束和行为矫正功能。群体成员利用群体规范对自己和其他成员的行为进行检查和评价尽量避免有害群体的事件发生。 群体规范与规章制度有何不同? 群体规范对人的约束力量的心理机制是什么? 群体规范对人的约束力量的心理机制 群体成员合理讨论阶段(理智讨论) -理智的压力 说服劝诱阶段(怀柔政策) -情感的压力 攻击阶段(铁腕政策) -舆论压力 心理上的隔离阶段(开除政策) -“暴力”性压力 测量群体内个人间的吸引力; 测量群体对个人的吸引力; 测量群体成员表示愿意留在群体内的意向; 上述几种途径的综合运用。 情景因素变量 群体凝聚力 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 群体的人际关系 群体惩罚 情景的明朗程度 (1)社会助长作用实验 在1897年,社会心理学家特瑞普里特(N.Triplett)就通过实验证实了社会助长现象的存在,他的研究也被认为是社会心理学的经典研究之一。 特瑞普里特发现,个体在独自骑单车的情况下时速是每小时24英里,在旁边有人跑步伴随的情况下时速是每小时31英里,而在与他人骑单车竞赛的情况下时速是每小时32.5英里。 社会抑制作用 有他人在场不但不能促进我们行为效率的提高,反而会影响我们的正常工作,使我们的工作效率下降。比如,在考试的时候,特别害怕监考老师走到眼前,有的人甚至在老师站在旁边时,一个字都写不出来了。 (2)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抑制作用产生的原因 心理学家扎琼克(R.B.Zajonc,1965)提出,他人在场,增加了个体的内驱力(肌体内部的紧张状态),内驱力唤起了个体比较高的兴奋状态,激发了人们发竞争和被评价意识,个体的行为变成了由高度自我意识支配过程中的自我表现,出现社会助长作用。 内驱力过强,引起个体过高的焦虑水平,使个体的思维活动受到干扰,级效水平下降,出现社会抑制作用 (2) 社会惰化实验 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奈(B.Latane,1979)曾在个体独自的情况下和在不同群体规模的情况下测查个体鼓掌和欢呼的声音强度 他发现,与个体独自情况相比,个体的声音强度(鼓掌声和欢呼声)是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而减弱的。 (3) 社会惰化产生的原因 第一,社会评价的作用。 在群体情况下,个体的工作是不记名的,他们所做的努力是不被测量的,所以个体在这种情况下就成了可以不对自己行为负责任的人,因而他的被评价意识就必然减弱,使得为工作所付出的努力也就减弱了。 第二,社会认知的作用。 在群体中的个体,会认为其他成员不会太努力,可能会偷懒,所以自己也就开始偷懒了,从而使自己的努力下降。 第三,社会作用力的作用。(监督、指导) 当群体成员增多时,每一个成员所接受的外来影响就必然会被分散,被减弱,因而,个体所付出的努力就降低了 (4)克服社会惰化的有效途径 不仅公布整个群体的工作成绩,而且还公布每个成员的工作成绩,使大家都感到自己的工作是被监控的,是可评价的。 帮助群体成员认识他人的工作成绩,使他们了解不仅自己是努力工作的,他人也是努力工作的。 不要将一个群体设计得太大,如果是一个大群体,就可以将它分为几个小规模的群体,使得更多的成员能够接受到外在影响力的影响。 8 去个性化 (2)去个性化实验 戴纳等(D.Diener,1976) 研究者让一部分儿童被试报告了自己的姓名和地址,而让另一部分儿童被试保持匿名状态。 然后设置两种条件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