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调味.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 调味

第十三章 调味 五味调和,首先是为了味美,这个问题众所周知。在五味之中,酸、辣、苦、咸本身并不是什么美味,就算是甜味,过了量也未必是什么美味,但在合理的调配之后,却成为大受欢迎的美味。从加热方法来看,各地大同小异,可是调味却有很大区别。如:鲁菜喜用盐、酱油、醋等;川菜爱用辣椒、花椒、豆瓣酱;浙菜喜用糖、香糟和绍兴酒;闽菜喜用虾油、红糟;粤菜常用咖喱、蚝油和蕃茄酱。 调味技术就是在此基础上研究烹制菜肴过程中调味的基本方式、味的形成机理、味的种类及生理感受等。味是菜肴的灵魂,如何调味是构成各种地方风味乃至菜系的主要因素之一,调味的好坏也就成为决定一道菜肴制作成败的关键之一。 所谓调味,简而言之,就是对菜肴调和滋味。具体讲,就是采用各种调味品和调味方式、方法,在菜肴烹制的不同时机影响原料,使菜肴具有多种味道和风味特色的技法。 如果“味”的目的是鲜美,那么,“调”的目的就是去腥膻,解油腻、调整原料的本味、形成菜肴的味道、增加菜肴的色泽,也就是说,调味的主要作用是除去异味,增进美味,确定味道,使原料减味或增味,丰富色彩,符合食用需要。 第一节 味觉和味的分类 第一节 味觉和味的分类 一、味觉 是指舌头与液体或者溶解于液体的物质接触时所产生的感觉。味觉是一种生理感受,包括广义的味觉和狭义的味觉。 (一)广义味觉 也成为综合味jue 决,是指食物在口腔中,经咀嚼进入消化道后所引起的感觉过程。广义味觉包括心理味觉、物理味觉、化学味觉三种。 1、心理味觉 是指人们对菜肴形状、色泽、原料等因素的印象,由人的年龄、健康、情绪、职业,以及进餐环境、色彩、音响、光线和饮食习俗而形成的对菜肴的感觉均属于心理味觉。 2、物理味觉 是指人们对菜肴质度、温度、浓度等性质的印象,菜肴的软硬度、粘性、弹性、凝结性及粉状、粒状、块状、片状、泡沫状等外观形态及菜肴的含水量、油性、脂性等触觉特性均属于物理味觉。 3、化学味觉 是指人们对菜肴咸味、甜味、酸味等成分的印象,人们感受的菜肴的滋味、气味,包括单纯的咸、甜、酸、苦、辛和千变万化的复合味等均属于化学味觉。 (二)狭义味觉 烹调菜肴中可溶性成分,溶于唾液或菜肴的汤汁,刺激口腔中的味蕾,经味神经达到大脑味觉中枢,再经大脑分析后所产生的味觉印象。 味蕾,接受味觉刺激的感受器。是聚结在口腔粘膜中极微小的结构。正常成年人约有几千个味蕾,主要分布于舌侧缘和舌尖部,多位于舌后部轮廓乳头的沟里、舌前表面菌状乳头的两侧以及舌后侧面褶皱里的叶状乳头上。此外,在会厌、咽后壁、软腭等处粘膜的上皮内也有散在分布。随着年龄增长,舌头上的味蕾约有2/3逐渐萎缩,造成角化增加,味觉功能也随之逐渐下降。味蕾有着明确的分工:舌尖部的味蕾主要品尝甜味,舌两边的味蕾主要品尝酸味,舌尖两侧前半部的味蕾主要品尝咸味,舌根部的味蕾主要品尝苦味。而甜味和咸味在舌尖部的感受区域,有一定的重叠。 二、味觉的基本特性 味觉一般都具有灵敏性、适应性、可融性、变异性、关联性等基本性质。这些特性是控制调味标准的依据,是形成调味规律的基础。 (一)味觉的灵敏性 味觉的灵敏性是指味觉的敏感程度,由感味速度、呈味阈值和味分辨力三个方面综合反映。 1、感味速度 呈味物质一进入口腔,很快就会产生未决。一般从刺激到感觉仅需1.5×10-3~4.0×10-3S(秒),比视觉反应还要快,接近神经传导的极限速度。 2、阈值 是可以引起味觉的最小刺激值。通常用浓度表示。可以反映味觉的敏感度。阈值越小,其敏感度越高。呈味物质的阈值一般较小,并随种类不同有一定差异。 3、味分辨力 人对味具有很强的分辨力,可以察觉各种味感之间非常细微的差异。据试验证明,通常人的味觉能分辨出5000余种不同的味觉信息。 味觉的灵敏性非常高,这是我国烹调形成“百菜百味”特色的重要基础。 (二)味觉的适应性 是指由于持续某一种味的作用而产生的对该味的适应。如常吃辣而不觉辣,常吃酸而不觉酸等。味觉的适应有短暂和永久两种形式。 1、味觉的短暂适应 在较短时间内多次受某一种味刺激,所产生的味觉间的瞬时对比现象,是味觉的短暂适应。它只会在一定时间内存在,稍过便会消失,交替品尝不同的味可防止其发生。因此,在配置成套菜肴时要特别注意,尽可能的安排不同味别的菜品或根据味别错开上菜顺序。 2、味觉的永久适应 是由于长期经受某一种过浓滋味的刺激所引起的。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消失。在特定水土环境中长期生活的人,由于经常接受某一种过重滋味的刺激,便会养成特定的口味习惯,产生味觉的永久适应。如四川人喜吃超常的麻辣,山西人受用较重的醋酸等就是如此。受宗教信仰的影响或个人的饮食习惯(包括嗜好、偏爱等)也会引起味觉的永久适应。 (三)味觉的可融性 是指数种不同的味可以相互融合而形成一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