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磷脂的羟基化改性研究.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豆磷脂的羟基化改性研究

大豆磷脂的羟基化改性研究李红1*,孙东弦2,郭婉1,申瑞玲11. 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郑州 450002);2. 河南新百维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新乡 453000)摘 要 以大豆磷脂为原料, 研究了乳酸加入量、双氧水加入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4个因素对磷脂羟基化改性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磷脂羟基化改性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 乳酸加入量为2%、双氧水加入量为20 mL/100 g磷 脂、反应温度为70 ℃、反应时间为2 h。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 羟基化磷脂的碘值由原来的91.7降低至37.6。研究结 果对于工业化生产羟基化改性大豆磷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关键词 大豆磷脂; 羟基化; 碘值; 正交试验Studies on the Hydroxylated Modification of Soybean PhospholipidsLi Hong1*, Sun Dong-xian2, Guo Wan1, Shen Rui-ling11. School of Food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Zhengzhou 450002);2. Henan Newbestway Food technology Co., Ltd. (Xinxiang 453000)Abstract The hydroxylated modification of soybean phospholipids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such as the amount of lactic acid, the amount of 30% hydrogen peroxide, temperature and the reaction time were determined through single factor tests and the process parameters were optimized by an orthogonal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presence of 2% lactic acid as catalyst, the hydroxylated phospholipids were obtained in the reaction of soybean phospholipids and 20mL/100 g soybean phospholipids for 2 h at the temperature of 70 ℃. The iodine value of the hydroxylated phospholipids wasreduced from 91.7 to 37.6. The results hav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ortance for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hydroxylated soybean phospholipids.Keywords soybean phospholipids; hydroxylation; iodine value; orthogonal experiment大豆磷脂是大豆油精炼过程中毛油水化脱胶的副产物,是脂肪酸甘油酯通过磷酸根与胆碱或胆胺等不 同的基团相连接生成的化合物,其主要成份有:磷脂 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丝氨酸(PS)等(结构式如图1)[1]。 因其结构同时具有亲水和疏水基团,磷脂是一种良好 的天然乳化剂[2];同时,磷脂又是动植物生物膜的重 要组成部分,参与细胞的代谢和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 传递,而且是某些膜系酶的辅酶或激活剂,对生物膜 的生物活性和机体正常代谢有重要的调节功能[3];此 外,大豆磷脂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胆碱、肌醇 等营养成分,是一种纯天然的高营养强化剂,对脂肪 代谢、肌肉生长、神经系统发育和体内抗氧伤害等方 面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 皮革、饲料、纺织、化妆品等许多领域[4]。然而,由于大豆磷脂产品组成不同,各组分有独 特的性能,使其表现出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功能性质有 很大的差异,特别是粗制品不能表现出专一的功能性 质,如PC能促进O/W型乳化液的形成,PE能促进W/O 型乳化液的形成,二者相互有抑制作用,结果导致了 大豆磷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低,乳化性不 强,极大限制了磷脂的一些应用[5-6]。此外,由于天 然磷脂分子中含有较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