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近现代音乐的发展.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编近现代音乐的发展

第四编 近现代音乐的发展(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时期) 近现代的音乐发展有两条线: 传统音乐的发展 新音乐的发展 学堂乐歌 20-30年代 30-40年代 新音乐:是指晚清以来随着西洋音乐的传入而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不同于此前中国传统音乐的新音乐。它是清末和近代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前半叶,新音乐以其迅猛之势发展成近代中国音乐的一大潮流。20世纪新音乐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以学堂乐歌为中心的新音乐启蒙阶段。这一时期新音乐的特点是,曲调大都选用欧美、日本的现成曲调填词而成。曾志 、沈心工、李叔同等是新音乐启蒙初期的杰出音乐家。20年代是新音乐的初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以歌曲创作为主,主要是一些体裁比较小的艺术歌曲创作。以箫友梅、赵元任、黎锦晖等为主。30-40年代是以抗日救亡歌曲为主,诞生了大量的抗日歌曲,代表人物是黄自、聂耳等。 一.学堂乐歌:狭义的学堂乐歌概念是指清末民初新式学堂开设的“乐歌”课极其所教歌曲。广义的学堂乐歌概念是指清末民初时期具有时代性的唱歌形式。 1.发展过程:学堂乐歌的肇始是从1898年康有为奏呈光绪要求开设学校乐歌课,清政府1904至1907年开始颁布音乐为必修课。学堂乐歌的高潮时期是随着沈心工、李叔同和曾志 等代表人物及编创的乐歌集问世而出现的。 2.乐歌主要内容:学堂乐歌以抵御外侮、富国强兵为主要内容,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人民的民主革命思想和要求。 3.曲调来源:①选用日本或欧美的现成曲调填词,如:李叔同的《送别》; ②用中国传统乐曲填词,如:《老八板》; ③自创曲调。 4.代表人物及作品: ①沈心工:一生编创了大量的乐歌作品,代表作有《体操-兵操》、《革命军》、《黄河》、《竹马》等,出版的歌集有《学校唱歌集》3集、《重编学校唱歌集》6集、《民国唱歌集》4集和《心工唱歌集》。 ②李叔同:其作品主要可以分为三类题材:一是反映爱国思想理念的作品,如:《祖国歌》、《大中华》等;二是借景抒情、陶冶情操的作品,如:《春游》、《忆儿时》、《送别》等;三是出家后的出世之音,即《清凉歌集》中的五首歌曲。 李叔同(1880-1942):1906年在日本编印出版中国第一份期刊《音乐小杂志》,同年在东京发起组织中国最早的话剧社团“春柳社”,并扮演《茶花女》中的女主角玛格丽特,是中国话剧史上饰演茶花女的第一人。清凉五曲《清凉》、《山色》、《花香》、《世梦》、《观心》。 主要贡献:①留学日本;②编印音乐小杂志;③创办中国最早话剧社团“春柳社”;扮演女主角,成为中国话剧史上饰演茶花女的第一人;在高校中任教师;培养人才;出家后,虽有出世思想,但爱国热情不减。 《春游》:是我国近代著名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李叔同的作品。是中国的多声部合唱歌曲的代表作。这部合唱小曲以其清新流美的旋律,丰满的和声与简约的欧洲传统和声风格配以诗情画意的歌词,曾被传唱并受到好评。 5.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①学堂乐歌多数借用现成曲调填词,继承我国唐宋时期“按谱填词”的传统,也吸收了西方音乐的一些优秀音乐形式; ②学堂乐歌以学堂为中心发展起来,为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如:整理教材、培养师资、系统教授音乐知识等方面; ③学堂乐歌贴近现实的创作手法对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有较深远的影响; ④标志着我国近代音乐的开端,是我国古代传统音乐与近代音乐的分界线。 二.20-30年代音乐 ㈠20-30年代音乐特点:我国20世纪20-30年代的音乐整体水平偏低,体裁较小,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㈡20-30年代的音乐家: ⒈箫友梅(1884-1940):是中国近代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不但是我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先驱,而且是我国专业音乐创作的开拓者。 简介:他1916年以《中国古代乐器考》一文获德国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0年与杨仲子一起创办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修科,1922年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教务主任,1925年兼任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主任,1927年11月1日被聘为上海“国立音乐院”教授兼教务主任,同年12月任该院代理院长,1929年“国立音乐院”改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箫友梅任校长,直至1940年底去世。 主要作品:其代表作有钢琴独奏曲《哀悼引》、钢琴与大提琴《秋思》、管弦乐《新霓裳羽衣曲》、声乐曲《问》、《南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等。另外他还有《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中国历代音乐沿革概略》等论著和《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