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拳:从千年壁画走向人间
敦煌拳:从千年壁画走向人间 文 / 姚於
敦煌拳源于汉代:大将军霍去病驻军甘肃,由于西北民风骠悍,不少士兵都爱与当地居民切磋武艺,而当地武师也慢慢开始学习中原传来的武术套路--当年的那些演武场面,许多都被后人刻录成莫高窟的壁画,流芳百世。
上世纪70年代,有敦煌武师惊奇地发现,当年那些武术招式竟然也暗藏于壁画中--如获至宝的武师们历经数年努力,终于将这些经典画面重新汇聚,统成一套传奇拳法。
汉唐遗风
大西北骠悍民风形成武术精华
说到敦煌拳的雏形,时光要退回到汉代。
孕育敦煌拳的甘肃敦煌,不仅是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还是历史上着名的古战场之一,发生过很多着名的战役。西汉元狩二年(公元121年),汉武帝令霍去病率领大军,在这里对匈奴发起了全面进攻,一举将匈奴击溃。
而到了唐代,敦煌一带崇武之风更是达到了顶峰--在许多唐代的边塞诗中,都记录着当时仁人志士甘愿到敦煌从军报国的壮志,如李白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等等。至今,人们在敦煌壁画中也能看到许多描绘汉唐武术的壁画,如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相角图》、290窟的《相扑图》、175窟唐代《对练图》、61窟五代《舞剑图》等等。
而透过敦煌现有的民风民俗,人们也可发掘到武术的影子。例如每年春节期间,敦煌人都要表演的踩高跷、舞狮子、耍大龙等活动,在参与者的动作中,民间武术的痕迹时隐时现,例如社火活动中的劈叉、拿鼎、扫腿、侧翻滚、乌龙绞柱等功夫,耍狮子时舞者表演的扑跌、搏斗的动作,以及演练棍棒拳术为主的“打狗熊”武功表演等。
莫高窟壁画里的拳术
拳师们从壁画上刻录下绝世武术
敦煌拳真正形成套路,是在上世纪70年代。
那时候,敦煌莫高石窟中的武术史料已得到学者的重视和研究。而老拳师谢光智,在参观了敦煌莫高窟后,深深地被窟内壁画中反映的演武场面所震撼,同时,他和当地的武术家们也开始意识到,敦煌壁画中很可能隐藏着高深武术。
他们发现,壁画上的武术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徒手格斗。徒手格斗又叫“拳勇”,它被视为敦煌武术乃至中国武术的发端和基本形式。在敦煌壁画中反映徒手格斗的内容很多,如第428窟中的“对打图”,两位身强力壮的武士正在格斗,使用的拳术与流行于兰州的八极拳术在特点风格上极为相似。
二是武舞,这在壁画中拥有大量内容,如285窟中的“力士舞”、53窟中“蹲射图”等;三是剑术。在敦煌壁画中以剑作为武器对阵的场面也非常多,而在敦煌民间,也处处可以看到当年剑术的遗留,例如敦煌的江湖艺人跳的一种剑舞,就非常像敦煌61窟《舞剑图》中记录的剑术。
同时,敦煌壁画中的一些武术套路,也与流行于陇原大地河西走廊上的拳术在手法上极为接近,如在敦煌壁画上,练掌之人多为“八字掌”,这正是陇原大地上普遍流行的拳法的特色,因为在中原拳法中,掌多为五指合拢的“柳叶掌”,而‘八字掌’则是大拇指伸开。另如脚尖在招式中的应用,或一些身法动作,也都与兰州本地拳法相似。
经过总结,敦煌的武师们决定将这些招式归纳统一,总结成一整系列的套路--这一提议,在当时很快得到了甘肃武术界的肯定,成为了许多武师的最大心愿。
于是,多位武术界名师及武术高手开始联手完成这一拳法的创立:他们以壁画中有关武术史料为依据,同时参考甘肃地方拳种的手法、步型、脚型、身形等,采用融会贯通的方法,取众家之长,集思广益,经过两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成功让敦煌拳走下了千年壁画。
很快,这套拳法在敦煌得以发扬光大,敦煌武术界人士回忆,当时上到老县长叶多富(1987年,敦煌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下到五六岁的小孩,基本都会练几招敦煌拳,每到周末,敦煌市内各大公园健身场所,也总会有出现许多敦煌拳爱好者,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在1992年“首届中国兰州丝绸之路艺术节”的开幕式上,由160人组成的演练敦煌拳的方队,还成为当年艺术节的最大亮点,让中外武术爱好者眼前一亮。
实战为王
千年武术的巧妙法门
2002年,敦煌市体委将游学西安的王海平请回敦煌,要他到敦煌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武术队担任专职教练,培养敦煌拳后备力量--原因很简单,敦煌拳创始人之一谢光智老先生去世后,敦煌拳陷入濒临失传的窘境,而王海平是谢光志生前收到12位弟子中,唯一一位还在专业修习“实战派”敦煌拳的。
目前的敦煌拳,大致分为两类,一派讲究艺术风格,主要为舞蹈锻炼,一派则继续保持着最原汁原味的西北武术风格,不讲华丽动作,只论实用性。
实际上,敦煌拳与长拳,太极拳等拳法最大的不同,也并非是武术招式好看与否,而是实用性。敦煌拳施展开来朴实无华,没有什么精彩动作,曾有学生以敦煌拳参加比赛,裁判认为按套路动作比赛打分,这拳法得分并不高,但当场有老武师见此拳,惊叹若在实战中见招拆招的话,此拳能够轻易抢占上风。
大体来看,敦煌拳讲究“简、灵、快、猛”,其主要参考内容,是莫高窟壁画中的经变图,以及佛龛四侧屏风画的武术动作。如289洞
文档评论(0)